初中物理《浮力》复习教案
授课教师李志荣授课班级:119班授课时数:2课时授课时间:2017年3月30日第三节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2)理解阿基米德原理,学会计算浮力的方法。(3)知道物体的浮沉条件。(4)知道浮力的应用。2、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基本的解题能力。(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发展学生收集、处理、交流信息的能力。(3)了解浮力应用的社会价值。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增加对物理学的亲近感,保持对物理和生活的兴趣。(2)增进交流与合作的意识。(3)保持对科学的求知欲望,勇于、乐于参与科学探究。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基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难点: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
(三)基础知识复习1、引导语同学们,浮力的知识在每年的中考题中或多或少都出现,在社会生活中也有很多的应用,例如造船、游泳、飞机设计制造等方面,所以我们必须要学好,同时还要复习好!大家有信心吗?2、定义:
浮力:一切浸入液体(气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气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叫浮力。
f3、浮力的三要素:(1)作用点:在物体上。施力物体:液体(或气体)。(2)方向:竖直向上。(3)大小:F浮G液排ρ液gV排
4、浮力产生的原因(实质):液(气)体对物体向上的压力大于向下的压力,向上、向下的压力差,即浮
力。5、怎样判断物体的浮沉(1)物体的浮沉条件:浸没在液体里的物体若只受重力和浮力的作用则
当F浮G物ρ液ρ物时物体上浮→漂浮F浮=G物当F浮G物ρ液ρ物时物体悬浮当F浮G物ρ液ρ物时物体下沉→沉底F浮F支=G物(2)词语解释:
1)漂浮物体独自静止地浮在液面上有一部分体积在液面下为V排有一部分体积在液面上为V露。2)悬浮物体独自静止地悬在液体中任何位置此时V排=V物3)沉底物体在液体中沉到容器底容器底对它有一个支持力4)浸没物体全部浸在液体中此时V排=V物6、注意:1)密度均匀的物体悬浮(或漂浮)在某液体中,若把物体切成大小不等的两块,则大块、小块都悬浮(或漂浮)。2)悬浮与漂浮的比较
相同:F浮G不同:悬浮:ρ液ρ物;V排V物
漂浮:ρ液ρ物;V排V物3)判断物体浮沉(状态)有两种方法:比较F浮与G或比较ρ液与ρ物
f7、阿基米德原理:(1)内容: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
体受到的重力。(2)公式表示:F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