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国际化论文【摘要】外汇储备在推行人民币国际化的路途中起到的是支撑起偿付能力与回流的作用,所以处于被动使用的地位。我们认为应当更多的将外汇储备投入到支持人民币国际化的用途中,并努力建立一个公开完善的交易平台以便外汇储备发挥作用。一、人民币国际化背景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元“一币独大”的国际货币体系的弊端得到了人们的重视,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的也一次次地被推上了争议的风口浪尖。无论是2009年4月的伦敦G20国金融峰会上,还是在2010年9月的大连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改革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呼声不断。美元的绝对优势性地位受到了极大的挑战。2009年12月开始的希腊主权债务危机席卷欧洲大陆,又再次掀起新一轮的经济问题,欧元的生存现状也引发了人们的担忧。原本在世界货币舞台上三足鼎立的美元,欧元,日元的光芒黯淡了下来,这为人民币进入国际化市场创造了一个很好的外部环境。二、文献综述ZhaoXiju
和So
gXiaoli
g(2009)提出,应该以金融危机作为契机,加快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使得人民币进入国际化货币舞台。而国外学者Yu
gChulPark(2010)则通过分析日元和欧元国际化进程中的优劣之处,给出关于人民币国际化途径的一些建议。指出人
f民币国际化不应单纯地被当成我国的经济目标,而是应当在增加综合国力、增加居民生活质量、逐步开放经济的过程中顺理成章的将人民币推向全球。同时还应当学习美国的经验,将各大金融机构,尤其是投行与商业银行推向全球,以金融机构的出口带动货币的出口,同时为境外的人民币寻求一个安身之所,实现良性循环。熊洁(2005)提出一种统计人民币国际化程度的指标,即将本币境外范围指数、本币境外流量指数与本币境外储备指数加总得出,这为我们定量分析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思路。三、影响因素分析(一)GDP我国GDP的高速增长对于人民币的国际化程度的增加有着显著的影响。中国在世界经济舞台上主要扮演着一个“传送带”的角色:中国从东亚地区进口原材料并向欧美国家出口产成品。这样我国从出口中将得到美元或欧元,导致我们在进口中多使用这些美元或欧元结算原材料的账单。况且诸如石油等大宗商品是以美元计价,于是这种模式极不利于人民币走向世界。我国的进口额与出口额都为逐年递增,为了提升人民币的国际地位,一味的增加进口或出口不如调整进出口贸易结构:增加对于东亚地区的产成品出口并多使用人民币结算便是我们建议的出路之一。(二)币值稳定性
f币值的波动率对于货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