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其最小面积也大。√)8、演替按发生的时间进程可分为快速掩体、长期演替和世纪演替3类√)9、非生物环境包括参加物质循环的无机元素,化合物和腐殖质。(×)10、热带雨林的藤本植物和附生植物特别丰富。(√
五、计算题。(5′×210′
1、某学校实验小组利用标记重捕法来估计统计种群密度,他们欲调查某养鸡场
中鸡的数量,先随即对50只鸡打上标记然后放回养鸡场几天后再次对养鸡
场中的鸡进行统计后发现:这次统计的60只鸡中有6只是有标记的。由此推
算养鸡场中的鸡一共有多少只
解由N:M
m得:
NM(50×
(60)m(6)500(只)
2、根据模型求人口增长率。1949年我国人口54亿,1978年为9。5亿,求29
年来人口增长率。
解
NtN0ert
l
Ntl
N0rtrl
Ntl
N0)t则r(l
95l
5。4)(1978194900195表示我国人口自然增长
率为19。5‰即平均每1000人每年增加195人。再求周限增长率λ
λere0019510196即每年是前一年的1。0196倍。
六、简答论述题。(10′×330′)1、简要概括利比希的最小因子定律和Shelford的耐受性定律的基本内容并试
比较两者有哪些不同。
答:(1)最小因子定律:低于某种生物需要的最小量的任何特定因子,是决定该种生物生存和分布的根本因素(2′)耐受性定律: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上或质量上的不足或过多,都会使该
种生物衰减或不能生存(2′)(2不同:(2′最小因子定律只考虑了因子量过少,而耐受性法则既考虑
了因子量的过少也考虑了因子量的过多;(2′)耐受性定律不仅估计了限制因子量的变化而且也估计了生物本身的耐受性问题:生物的耐受性不仅随着种类不同,且在同一种内,耐受性也因为年龄、季节、栖息地的不同而有差
异;(2′)耐受性定律允许生态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如因子补偿作用。
f2、试列举r选择和K选择相关特征的不同(至少4点可列表)答:
r-选择
k-选择
环境气候
多变难以预测和不确定
稳定可预测较确定
种群死
常是灾难性的,无一定规律性,非比较具有规律性密度制
亡率
密度制约的
约的
种群存活曲线
属迪维(Deevey)划分C型的,幼体存活率很低
属A、B型的,幼体存活率高时间上稳定,种群平衡密度在K值临近。
种群大
时间上变动大,不稳定通常低于环时间上稳定,种群平衡,
小
境容纳K值,群落不饱和生态上真空密度在K值临近
每年有再移植变动性大,通常不紧张
种内种
快速发育,高值,提早生育,体缓慢发育,高竞争力生殖
间斗争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