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在认识、研究、推导、归纳“比例尺”概念时,教师要求学生画出1米长的线段的数学活动,学生在操作中不断思考:怎样在纸上确定所画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和掌握求比例尺的方法。教具准备泰州地图一张,米尺一把,不同比例的相同照片两张,变形照片两张。
f线段的长短?所算出的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值怎样称呼?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索,教师又恰当地辅以指导。不断感悟比例尺、逐步认识比例尺,最终理解比例尺,总结出比例尺的定义。三、注重实践,运用比例尺1、求出照片中的比例尺。出示自己的照片:①提问:你能算出这幅图片的比例尺吗?要求这幅图的比例尺,我们要知道哪些条件?(本人身高176米,图上身高22厘米)要求学生自己求出比例尺。(标上比例尺)②出示另一张自己的照片提问:图上身高11厘米,这幅片的比例尺又是多少呢?小结:选用不同的比例尺,图片的大小是不同的。2、画出黑板的平面图①要求:同学们刚才在练习本上画了1米长的线段,那你能不能把黑板画到你的练习本上呢?测量:黑板长4米,宽12米。提醒:图画好后要注意标上什么?教师巡视。并提醒学生比例尺的意义。展示学生作品。②强调在画平面图形时,运用比例尺所要注意的问题。A强调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B强调一幅图上只能用一个比例尺。出示照片一:讲解:同学们看这张照片。我把我的身高缩小了16倍,也就是说我图上身高与实际身高的比是1∶16,我的体宽缩小了24倍,也就是我图上体宽与实际体宽的比是1∶24,同学们看看我现在像什么呢?是不是有点像豆芽?!出示照片二:讲解:这张照片,我把我的身高缩小了16倍,也就是说我图上身高与实际身高的比是1∶16,我的体宽缩小了10倍,也就是我图上体宽与实际体宽的比是1∶10,所以我就变成这样了!③继续完成作图。【评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乐学,才会有更大的学习兴趣。求比例尺作为本节课学生必需要掌握的知识点,教者巧妙地把自己同一底版、大小不同的照片引入课堂,要求学生分别求出比例尺,这样对教材进行了创造性地使用,亲切自然,贴近学生的生活,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使学生乐于去研究不同照片的比例尺,而并非去完成纯粹的数学题。学生对于教师的照片饶有兴趣,意由未尽。教者抓住教学契机,乘势而上,充分运用“照片”这一不可多得的资源,引讨学生讨论、观察:如果在同一幅图里出现了不同的比例尺,那会什么样?风趣的图片加上教师幽默的语言,让学生自然地接受了:在运用比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