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黑市分析:信封号产业链
20140620
2013年中旬,美国一家互联网公司进入中国,在产品落地和市场竞争分析时找到TOMsI
sight团队做顾问。这家公司的优势是技术和产品设计,但国内有两家无节操的山寨模仿者。美MIT毕业的年轻帅哥CEO对之极其不屑,而我们团队的首席分析师非常明确直接的告诉他:“你会输给国内的山寨公司,因为对方在APP营销的时候已经开始使用信封号。而你不会用也不能用。”当这位CEO得知什么是信封号营销时候,非常诧异的睁大的眼睛,做出一个C罗进球庆祝似夸张的表情。几个月后,美国公司退出了中国市场。而那个夸张的表情一直留在我脑海中挥之不去就像魔咒一样。在中国,大多数行业都有一定的门槛,有人喜欢称之为:“黑市门槛”。意思是很多交易是见不得光的,属于潜规则范畴或者是不为人知的行业秘密,有一定的非法性,只能在黑市交易。这种信息只流传在最信任的人脉圈子里。让行业外面的人或者是新人一头雾水,或总是被老鸟们称为:不上道。而中国的互联网行业,也是如此。了解“黑市门槛”,最好从黑市入手。而读懂了黑市,看明白了黑市的交易,弄清楚了交易背后隐藏的利益链条和规则、以及见不得光的秘密,也就读懂了所谓的“黑市门槛”。TOMsI
sight接下来会推出一系列的互联网黑市的分析报告,每期登场一个主角。今天的互联网黑市主角是:信封号产业链。什么是信封号?信封号,就是被盗的QQ号。信封号产业链,就是QQ号盗取、销赃、并利用获利的产业链。被盗的QQ在黑市上称之为“信封号”。在中国,QQ作为人人必备的IM软件,有8亿以上的用户数,最大2亿以上的同时在线量,对周边生态环境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可能很多人都有过自己的QQ号被盗的经历。而被盗后的QQ号有什么用处呢?在黑市上怎么流转?我们分成销赃和生产两部分来观察。信封号的黑市术语和销赃过程我们先通过黑市术语来分析销赃的过程:取信:一组QQ用户名和密码称为一个“信”,一个信封就是一万个(或者一千个)被盗的QQ号和密码。通过各种手段盗取QQ号码和密码,以万为单位保存成信息文本。拿到这些信息被称为:“取信”。洗信:通过一些工具,将信里面有价值的信息(QQ币、有价值的游戏虚拟装备、QQ靓号等筛选出来的过程称为“洗信”。有专门的“洗信人”或者是“洗信工作室”来完成。洗信过程:盗取后就没有经过任何清洗的信被称为一手信,一手信的洗信主要就是三步:第一步洗Q币,把信封里面Q币都转移出去,然后在黑市上出售;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