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双方,始终存在于减弱或增强的运动变化中,消和长,它们均为数量上的变化。对立是绝对的,统一是相对的,暂时的。两者无时不在运动变化之中,运动的结果有:阴消阳长或阳消阴长,表现为阳强阴弱,或阴强阳弱。阴阳皆消或阴阳皆长,表现为阴阳皆弱或阴阳皆强。阴阳处于暂时的动态平衡。
4阴阳的相互转化阴阳的相互转化是指事物或现象对立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向其各自相反方向变化运动形式,主要是指事物或现象的阴阳属性的改变。包括渐变形式,如四季中的寒暑交替,昼夜中的阴阳转化就是事物处于消长变化达到一定程度就向事物相反的属性转变了和突变的形式,如一个人突然发热,高热至极,会突然出现虚脱,四肢冰凉,从阳证转为阴证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
二五行
五行学说认为物质世界是有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要素组成的,五要素之间,又存在相生、相克、相互制约的关系。通过这种关系维系和推动着客观世界的生存和发展。这一学说渗入中医学,成为中医学家认识生命的主要方法之一。
1、五行含义”五”,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行”有两层涵义:一是指行列、次序;二是指
运动变化。因此,可将”五疔定义为: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及与之相关的不同的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变化。
其中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特性的事物及现象归属于“木“;具有温热,升腾,向上的事物及现象均归属于”火“;具有生化、承载、受纳特性的事物和现象均归属
f于“土“;具有可变之物、蕴含、潜降、肃杀之现象和事物,均归属于”金”;具有寒凉、滋润、向下、静止等特性和作用的事物或现象,均归属于”水”。
2、五行相生相克五行学说不仅用于归纳推证自然界万物,更需要的是以相生,相克等关系来探索和阐述自然界各种事物或现象之间和每一事物或现象内部统一的互相联系和自我调控机制,这是五行学说的精华所在。五行相生:指五行中某一行事物对另一行事物具有资生、促、助长作用。如: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五行相克:指五行中某一行事物对另一行事物具有抑制、约束、削弱等作用。又称”相胜”,五行相克的规律和次序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相生相克的规律和次序概括为顺着木、火、土、金、水次凉的为相生,间隔一位是相克。(见图37)
图3·1五行生克示意图
—■表示相生我示相克
图32五行制化关系示意图五行相生相克是同时存在,相互联系的,这种联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