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东北三省四市教研联合体高考模拟试题(一)语第I卷文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禅宗的悟道不是思辨的推理认识,而是个体的直觉体验。它不离现实生活,可以在日常经验中通过飞跃获悟,所以它是在感性自身中获得超越,既超越又不离感性。一方面它不同于一般的感性,因为它已是一种获得精神超越的感性。另一方面,它又不同于一般的精神超越,因为这种超越常常要求含弃、脱离感性。禅宗不要求某种特定的幽静环境或特定的仪式规矩去坐禅修炼,就是认为执著于外在事物去追求精神超越反而不可能超越,远不如在任何感性世界、任何感性经验中无所住心这即是超越。那么,进一步的根本问题便是,禅宗这种既达到超越又不离感性的顿悟究竟是什么呢?禅宗讲的是顿悟。它所触及的正是时间的短暂瞬刻与世界、宇宙、人生的永恒之间的关系问题。这问题不是逻辑性的,而是直觉感受和体验领悟性的。即是说,在某种特定条件、情况、境地下,你突然感觉到在这一瞬刻间似乎超越了一切时空、因果,过去、未来、现在似乎融在一起,不可分辨,也不去分辨,不再知道自己身心在何处和何所由来。这当然也就超越了一切物我人己界限,与对象世界完全合为一体,凝成为永恒的存在,于是这就达到了也变成了所谓真正的本体自身了。在禅宗看来,这就是真我,亦即真佛性。超越者与此在在这里得到了统一。可见,这并不是我一在理智上、意念上、情感上相信佛、属于佛、屈从于佛:相反,而是在此瞬刘永恒中,我即佛,佛即我,我与佛是一体。要注意的是,瞬刻即可永恒,却又必须有此科瞬刻,否则也就无永恒。这永恒既超越时空却又必须在某一感性时间之中。既然必须有具体的感性时间,也就必须有具体的感性空间,所以也就仍然不脱离这个现实的感性世界,不落因果又不昧因果,这也就是超越不离感性。重要的乃是,经此一悟之后,原来的对象世界就似乎大不一样了。尽管外在事物并无任何改变,也不需要任何改变,但是经此瞬刻永恒的感受经验之后,其意义和性质却似乎有了根本的不同。在我即佛佛即我的真正超越里,一切混然失去区分,而这也就是那个不可言说的存在。消除了一切欲求、愿望、思虑、意识,无念无心,心境也就两忘。既已超时空、因果,也就超越一切有无分别,于是也就获得了从一切世事和所有束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