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背弃,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仰的动摇。
2传统的灌输方式不能满足当前的社会需求。长期以来,我国高校主要以课堂、讲座、演讲、讨论等形式进行灌输式思想政治教育3。面对“90后”的大学生,这些传统方法往往会和学生产生巨大的代沟,学生被动接受教育,容易出现逆反心理,实际教育效果并不明显。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国际地位的显着提高,现在的大学生与以前相比在很多方面有了显著的变化,传统的灌输式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已经无法解决新的问题和化解新的矛盾。这时当务之急就是拓宽思路,寻找新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大实践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中的运用。
3缺乏对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了解和把握。正确认识教育对象,了解和掌握教育对象的客观实际状况,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前提。只有教育工作者对被教育者有了充足的了解,知道被教育者的接受或承受能力、对哪些方面感兴趣有需求,才能有效地组织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好效果,否则理论教育就只能是对牛弹琴,永远浮在人的思想表面而不能深入下去。教学是如此,思想政治教育更是如此。作为教育对象的大学生,可以从任何一个角度被区分为不同的类型、不同的层次。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人们的思想又是存在差异的。了解始于沟通,思想政治教育者只有加强与青年大学生的沟通与交流,主动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针对不同对象的实际需求运用不同的方法,才能找到准确的方向实现教育过程和效果的最优化。
4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受重视。一些高校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在实际工作中因为种种原因总会不自觉地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边缘化。尤其在面对需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的入党、就业、考研、出国等具体工作时,许多教育者只从工作本身出发,就事论事,不能很好地运用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给予学生积极的引导。这就使得教育者在面对党建工作时,不能保质保量地完成学生党员的培养,导致高校出现部分在入党前与入党后两个样,入党动机不纯的学生党员。同时在学生关心的学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教育者不能给予学生全面专业的指导,帮助他们解决就业、专业认同等实际问题。
三、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策
1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建设。辅导员和学生骨干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力量,是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标的前提,是保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