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化之我见
【摘要】幼儿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一个连续的、终生的螺旋式的动态发展过程。从农村教师主体性发展的角度,发展自觉是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在根源。幼儿教师不仅要自觉地意识到自己是发展的主体,并善于把握自我、调节自我,而且需要主动创造性的发挥,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研究来获得专业的真正实现。幼儿教师是影响幼儿最重要的他人之一,其专业化水平是制约幼儿教育成败的关键环节,也是提高幼儿教师之地位,改变目前幼儿教师“窘境”的有效途径。本文主要从什么是幼儿教师专业化、农村幼儿教师的现状、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化必要性以及如何促进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化等方面分别进行阐述与探究。
【关键词】农村幼儿教师职业专业化发展
自从20世纪60年代教师专业化理论兴起以来,教师专业化一直是世界各国教师教育改革的方向和目标。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教师专业化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也逐步成为中国教育发展和改革的一个重要领域。通过近几年的实践探索和理论研究,大家基本达成了共识,即“教师专业化运动,显然也主要是在通过教师专业组织以提升教师的专业地位和专业自主,推进教师教育走向开放化与终身化,从而建立完善的教师专业发展教育系统和推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从而确定教师的专业使命,致力于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使得教师职业逐步走向一个成熟的专业。”但是,在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问题上,我们应该考虑中国教育发展的实际,更应该冷静地考虑中国农村教育发展的实际。因为我国有900万人的教师队伍,分布在县及县以下的农村学校38。他们的职业地位的改善和专业实践的改进情况,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我国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整体水平。目前,从现实的情况来看,农村教师的专业成长似乎陷入了困境。
1农村幼儿教师队伍现状分析
1.1农村幼儿教师职业素养普遍偏低,综合素质不高。主要表现在他们的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均不理想,使他们无法及时有效地获得足够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首先,他们职前教育的不理想,主要表现为教师学历、专业等结构不太合理。据调查,农村幼儿园教师的第一学历很多只是中学或中专学历,既非学前教育专业毕业,他们提高学历主要是通过函授、自考等非全日制形式获得。
其次,他们职后专业教育发展更是乏力。目前农村幼儿园教师职后专业教育具有明显的机会少、层次低、培训时间短、经费簿比例重等一系列不足。有些教师文化水平起点较低,虽经过专业培训,但不能灵活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