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农抑商”是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时的必然选择D.“重农抑商”政策贯穿于整部中国古代史9.有学者认为,18世纪中后期的西方“选择了海洋”,中国“选择了陆地”。“选择了陆地”是指中国A.重视塞防忽视海防B.积极培育国内市场C.奉行闭关锁国政策D.加强发展陆路交通10.明代蒲州商人范世奎经商西北,“义而资益巨,占良田数百亩”。乾隆时,浑源、榆次二州县富商大贾“且多置买田地”。上述材料表明明清时期A.商人仍遵循“以末起家,以本守之”的传统观念B.商业资本发展并开始转化为产业资本C.晋商精明能干,敢于开拓新的领域D.官商勾结,搞垄断和特权交易11.太初三年,汉武帝出兵远征西域大宛国。为备足兵源,汉武帝下令征调全国“七种人”当兵,即:罪吏、亡命逃亡者、赘婿、贾人有店铺的商人、有市籍者原来是商人的人、父母有市籍者父母原来是商人的人、大父母有市籍者祖父母原来是商人的人。材料表明汉武帝时期A.重农抑商,闭关锁国B.穷兵黩武,歧视少数民族C.商人在政治上遭受歧视D.采取措施,维护国家统一12.2012郑州质测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说:由于高度的文化优越感,中国人在文化上始终处在不败的地位,同时导致其对外来事物的普遍排斥,而后更逐渐
发展为对外界冷漠的内向型心态。下列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A
B
C
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0分,第14题20分,共40分
13.2012南京质检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战国时期自由买卖的土地私有制度已经确立,大量农民因土地兼并失去本
业或不胜地主商人的剥削,志愿放弃本业农业,群向工商业求生计,所谓“从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所谓“耕田之利十倍,珠玉之利商业百倍”……周围人东周
风俗,不爱做官吏,专心做工商……鲁国人喜欢讲儒学,后来风俗改变,经商谋利比周
围人更迫切……到战国末年,大商人吕不韦终于参加了秦国政权。
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材料二天下已平,高祖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市井子孙商
人子弟亦不得仕宦为官。
《史记平准书》材料三禁百官置邸货鬻。
f《新唐书德宗记》材料四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到北宋有一个新的转折。……都城开封是最繁华的城市,市内手工业作坊众多,街道两旁商店、施舍、货摊林立,人来车往,十分热闹。……张择端所画的《清明上河图》……真切地反映了北宋时代大城市商业繁荣的面貌。
朱绍候《中国古代史中册》请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