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一年级比较教案
【篇一:人教版一年级比大小教案】
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是在前面学过的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多少的基础上进行的。新教材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设计了三只猴子分水果(4个梨,3个桃子,2只香蕉)的主题内容,在一个班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效果并不是很好。感觉这一内容离儿童的实际生活远了一点点,给学生的感觉不够鲜活。新课程标准提倡教师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而不拘泥于教材进行教学。也指出课堂教学中学习材料的提供途径应该是多样的,可以是教师提供,也可以是学生提供,学习材料应该是丰富的,便于学生进行探索与研究。根据这一理念的指导,在第2个班教学时我有所改进,我从学生自己身上所具有的东西入手,引导他们找一找,数一数,比一比从而引出“、>和”的认识和新知识的学习过程。改变后的情境更适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更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利于达成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能认识符号“”、“”、“”的含义,知道用词语(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的大小。2、能力目标:通过找一找,数一数,比一比,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合作交流,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1师:小朋友们,我们已经学了哪些数字啊?(出示15数字卡片)。下面我们做个游戏,同桌互相找找说说对方身上有哪些东西的个数可用15来表示的。比一比谁最棒,找得又快又多!2同桌互找互说。一人说另一人听。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3请愿意向全班同学汇报的同桌来说说。(1个鼻子,2只眼睛,2只耳朵,2只手,2只脚,1条辫子,3个兜,衣服上有4朵花,4个字,5个手指头)小学生的学习带有浓厚的情绪色彩,对熟悉的生活情境感到亲切、有兴趣。在第二次的教学中,我一开始就创设让学生去同桌身上找能用15来表示的东西的情境,一下子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
f学生个个兴趣高涨地去找去发现,并快乐地体验到原来自己身上也藏着这么多的数学知识。这样教师自然而然地把学习材料的选择权还给了学生,把发现问题的机会留给了学生。同时拉近了学生与数学间的距离,从而使学生轻松地进入课堂,为课堂教学建立良好的开端。二、探究新知1师:找了之后,你有什么发现吗?或有什么话要说吗?生1:我们每个人的眼睛,耳朵这些东西是一样多的。师追问:都有几只?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