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投资策略研究(19561969)
伟大人物似乎都是一个使命在身的人。德鲁克毕生的使命,是要建立一个和谐的新社会,是要帮助世人去理解如何组织一个工业社会。而巴菲特则是要告诉人们,如何才能达到资本配置的高效率,并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里战胜市场。要想领略巴菲特的精神力量,必须从他的思想源头开始,从他早期运作巴菲特合伙基金开始19561969开始。否则,难以把握他不断涌动的思想潮流,就像我们难以把握德鲁克活的思想灵魂一样,只能窥其片断,不能与其神游。
描述巴菲特投资策略的演进,我决定先从巴菲特的老师格雷厄姆讲起。格雷厄姆的投资方法在当时显得很另类,他喜欢通过定量分析投资那些股价被严重低估,以至于不存在投资风险的价值低洼股。比如:1926年格雷厄姆对石油运输商北方管道公司的投资。
案例一:1926年格雷厄姆对石油运输商北方管道公司的投资1926年,格雷厄姆发现一家石油运输商北方石油管道公司,该公司除了油管资产以外,还拥有一些铁路债券,每股股票的价格应该在95美元左右,而当时每股的交易价格只有65美元。格雷厄姆买进了2000股,并且建议公司把持有的铁路债券卖掉,为的是重新挖掘公司的潜在资产组合价值。然而,洛克菲勒控制下的管理层拒绝了这个提议。后来格雷厄姆发动了一场股东代理权斗争,入选了董事会,北方石油管道公司终于让步,卖掉了债券,并支付了每股70美元的红利。
巴菲特1954年在格雷厄姆纽曼公司工作的时候,深受格雷厄姆的影响,
1
f比如:格雷厄姆喜欢猎取那些股价比每股净营运资本低13以上的股票。这和我们后面将要描述的巴菲特对桑伯恩地图公司(Sa
bor
Map),邓普斯特尔机械制造厂(DempsterMillMa
ufacturu
g),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BerkshireHathaway)的投资理念和方法基本一致。
巴菲特在格雷厄姆纽曼公司工作期间唯一和他老师不同的地方在于,巴菲特还热衷于套利投资。比如:1954年巴菲特对可可豆的套利。
案例二:1954年巴菲特对可可豆的套利1954年,一家位于纽约布鲁克林,名叫洛克伍德的巧克力生产公司宣布用可可豆回购部分股票,他们有大量的可可豆库存。巴菲特推测,如果用股票换可可豆,并在市场上把价格日益飙升的可可豆售出,就可以赚取巨额利润。接着好几周时间里,巴菲特忙着买股票,卖可可豆,利润相当丰厚,而唯一的开销就是地铁费。
巴菲特由于一些投资理念和格雷厄姆不一致,在1956年前后离开了格雷厄姆纽曼公司,格雷厄姆纽曼公司也与1956年8月宣布解散。
巴菲特合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