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而清晰的印象。(4)引用如引用《水经注》里的“旅人桥”,说明我国石拱桥历史悠久;引用唐
朝张嘉贞的话“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说明赵州桥设计施工的精巧;引用唐朝张NFEAF的赞语“初月出云,长虹饮涧”,说明赵州桥形式优美,等等。这些引用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5)列数字有概数、确数之分如“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
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给人以准确鲜明的印象。(6)作比较。如“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
这座桥从没出过事”以卢沟桥与两岸河堤相比较,充分说明了卢沟桥十分坚固。三、探究内化《1》探究语言准确性1.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古代神话里说,雨后彩虹是“人间天上的桥”,通过彩虹就能上天。我国的诗人爱把拱桥比作虹(加粗的词“石拱桥”“桥”“拱桥”能否替换?为什么?)不能互换。因为课文是介绍“中国石拱桥”的,所以第一句紧扣题目,使用“石拱桥”的概念。远古时候,人们只能以神话的形式认识世界,说“雨后彩虹是‘人间天上的桥’”,
3
f这里只能用“桥”,才能跟“神话”相照应。至于“把拱桥比作虹”则紧扣“拱桥”桥洞呈弧形的特点。2.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比较”一词,去掉行吗?)不行,“比较早”程度较轻,这样表达比较稳妥。3.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不但”“而且”能否删去?“结构坚固”“形式优美”能否调整顺序?)“不但”“而且”不能删去,如果删去后,它们之间的关系就变成了并列关系。先说外观,再说功能,符合人们的认识逻辑。并且对于桥来说,其实用价值远远重于形式,所以二者不能调整顺序。4.《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加线的词能否去掉?)“大约”“可能”都表示不确定,只是推测的情况。“有记载的”使发言的根据增加可靠性。5.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几乎”去掉行吗?)“几乎”强调了石拱桥分布范围广,但并不排除有的地方没有石拱桥的可能。6.(赵州桥)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最长的石桥。带点字能否删去?“当时”是从时间上限定,“可算”是从程度上限定。这样才更符合实际情况。7.①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②卢沟桥宽约8米(两句对比,你发现了什么?)两句对比,可以发现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一座50多米长的赵州桥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