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记就明确指出,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总书记对传统文化的关注,也是社会的广泛共识。《中国诗词大会》实现了“有意义”与“有意思”的融合,是文化供给端少有的“老少皆宜”。《中国诗词大会》的热播,还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这一热点与当代国人对传统文化回归的呼唤紧密相连,从另一个角度讲,也是国人文化自信的体现。
(摘编自2017年02月08日《湖南日报》)材料三《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中出现的诗词,从《诗经》、楚辞到毛泽东诗词,时间跨越数千年,涵盖了先秦、两汉、魏晋、唐宋、明清到近现代整个中国诗歌史。竞赛题是央视请高校专家出的,题目所涉诗歌不是局限于唐诗宋词等中国诗词高峰期的作品,而是突出精品,选择普通观众熟悉的,日常吟诵得多的,能带来审美享受的主流作品。
(摘编自2017年02月09日《长江日报》)材料四近日,在央视一套、十套播出的《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落下帷幕,节目的热播也掀起了新一轮学习古典诗词的风尚。日前,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0名18~35岁的青年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185%的受访青年在平时生活中经常阅读或学习古典诗词,700%的受访青年认为在
f今天仍需培养古典诗词爱好,755%的受访青年认为社会应加强古典诗词方面的教育。如何推动古典诗词走进今天人们的生活?受访青年的建议有:与流行文化对接,找到当代
人更易接受的传播方式(580%);在网络文化中植入古典诗词的成分,推动其普及(494%);提倡全民鉴赏古典诗词,降低传统文化的学习门槛(311%)等。
(节选自《人民周刊》2016年第12期,有删改)1.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A.《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的收视率超过第一季,再创历史新高,其成功根源在于利用央视这一平台和春节黄金档期。B.在电视人眼中荧屏是一种资源,《中国诗词大会》使他们产生了思考,不能为追求收视率而任由劣质节目霸占荧屏。C.武亦姝、白茹云和王海军均因参加《中国诗词大会》而被媒体深度挖掘,也都更进一步地引发了人们对诗词的认识。D.作为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节目,《中国诗词大会》改变了此前文化节目高高在上的姿态,在形式等方面进行了创新。2.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正确的两项是()A.根据第一则材料,可看出《中国诗词大会》受到了很高的评价,其实质是反映了当前社会大众对中国传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