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第二章
茶文化基础知识
第一节
中国用茶的源流
“在我国,饮茶之始,是食饮同宗”,茶在作为饮料之前,它是被食而用之的。语言学者研究认为:在原始人的语素中,“茶”的发音意为“一切可以用来吃的植物”。我们的祖先从野生大茶树上砍下枝条,采集嫩梢,先是生嚼,后来加水煮成羹汤,服而食之。又古人有“药食同源”之说,人们在长期食用茶的过程中,认识到了它的药用功能。可见茶的药用阶段与食用阶段是交织在一起的,只不过,人们把茶从其它的食物中分离出来,是从认识到它的药用价值开始的。所以最早记载饮茶的既不是“诸子之言”,也不是史书,而是本草一类的“药书”,例如《神农本草》《食论》《本草拾遗》《本草纲目》等书中均有关于“茶”之条目。茶经历了从食用、药用到饮用的演变,三者之间有先后承启的关系,但是又不可能进行绝对划分,往往是交错在一起的。哪怕是到了我们今天,茶以品饮为主,同时也是一种保健药品,云南的基诺族至今仍把茶叶凉拌了做菜吃。一、食用早期的茶,在很大程度上是作为食物被人们用来吃的。最迟在春秋战国时期,茶叶已经从西南地区传播至黄河中下游地区,当时的齐国今山东境内已出现用茶叶做成的菜肴。《晏子春秋》中就记载:“婴相齐景公时,食脱粟之饭,炙三弋、五卵、茗菜而已。”晏子是春秋时人,卒年在公元前500年,也就是说,茶在这个时候还是作为下饭的菜食用的。今天,仍有一些食茶的习俗保留了下来。世世代代生活在云南茶山上的一些少数民族,例如基诺族布朗族等,都有把新鲜茶叶经过简单加工做菜吃的习惯。此外,湖南、江西、福建、广东、浙江、江苏等地自古以来有浓郁的吃擂茶的风习。南宋时,《都城纪胜》、《梦粱录》等史书记载,杭州“冬天兼卖擂茶”“冬月添卖七宝擂茶”,并记杭州人非常热衷于吃擂茶,由于打擂茶时很费棒杵,故而当时还留下如此俗谚:“杭州人日吃三十丈木头。”每天擂损的木棒竟然达30丈之多!这当然是夸张,但从中正可看出古时杭州人吃擂茶的风盛。现在,被认为是汉族后裔的一支的客家人,还流传着吃擂茶的习俗。客家人的擂茶是用生姜、生米、生茶叶鲜茶叶做成,故又名“三生汤”。实际上,“三生”也并不仅仅只有三种食物,原料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故其还有“五味汤”“七宝茶”等名称。大体制法为:先将茶叶、芝麻放人特制的陶擂钵中,以茶子木或山楂木作杵,不断擂磨,再将用水浸泡过的黄豆、绿豆、花生、米等加入其中,并放适量凉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