际用语,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二、教具:实物、图片、挂图、幻灯、录音、录像、电视、电脑等。
三、教学重点:侧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兼顾读写能力。
f四、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运用所学话题的知识进行日常交际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
1、导入。
1)复习导入:根据话题的内容及学生原有的知识,以旧的知识引入新的知识,开始新课。
2)看图讨论导入:根据每个对话的话题,讨论有关图片,让学生发表意见,引入正文。
3)背景知识导入:介绍与话题有关英语国家风俗习惯和文化,渗透背景知识,为学生理解对话的情景打下基础。介绍背景知识的形式有多样,如:提问、游戏、示范、图片等。
4)表演导入:让学生表演类似的对话,引入所学对话的话题。
2、听录音,回答问题。
录音机是我们最常用的教具。听录音在对话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教师不能因为怕麻烦而直接叫学生打开书看对话。听录音有两个作用:一是训练学生的听力,二是学习和模仿录音上的正确语音语调,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一般来说,一节对话课至少应播发两至三次录音。第一次和第二次听录音前教师先把问题告诉学生,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听,由浅入深理解对话的内容。听第一次录音后,学生回答的问题应该是简单的,紧扣对话的主题的。听第二次录音后,学生回答的问题应该增加难度,就对话的具体情况提问。第三次听录音是为了巩固知识,训练学生朗读的能力。听第三次录音的时候,学生应跟录音朗读对话,深入认识对话。
3、学习对话。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应该有机结合,不能教师滔滔不绝地讲,而学生静静地听。学生应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努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大限度的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从而使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转化为能力。
1)理解对话。师生共同参与,共同活动,目标是理解对话的每个细节的内容,为处理难点扫清路障。
2)处理难点。难点是指对话里出现的新词语、新句型、新语法。在讲解对话的过程中,教师就应该指出对话中的难点,并利用投影、图片、以及板书等形式呈现难点,并结合各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所学的知识,灵活运用。
f4、操练对话。
训练对话的目的就是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是体现学习对话的交际性的一个重要环节。为了让学生每个人都有开口说话的机会,在进行对话训练时,教师可以采取下面的几种形式:
1)朗读对话。它也有几种形式:A、学生听录音,跟着录音读。B、教师领读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