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作者:叶永辉来源:《现代经济信息》2013年第08期
摘要:本文以公司治理结构为出发点,主要考察存在于上市公司使盈余管理现象得以发生的机理。以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作为框架,探讨了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分析发现,解决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的关键在于不断完善公司治理机制,从根本上防范盈余管理问题的发生。最后,本文提出了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建议。关键词: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公司治理结构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4001一、引言盈余管理,作为企业的一种管理手段,本身是合法的,是企业管理层在遵循会计准则的基础上,通过选择会计政策对财务报表上的会计收益信息进行控制和调整,希望通过该管理行为使企业的盈利能够趋于预定的管理目标,以达到满足股东财富最大化的要求,能够合理避税,使自己的管理业绩和管理才能得到认可。然而,21世纪初美国安然、世通等公司的假账事件以及我国上市公司从“琼民源”、“红光实业”到“黎明股份”、“银广夏”事件的发生,盈余管理、会计信息违规披露现象非常严重,引起了理论及实务界对盈余管理现象的更大关注。盈余管理行为是现代公司代理问题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同公司内部治理结构是否有效存在密切关系。公司治理机制能否有效抑制公司盈余管理?监管者在加强法律制度约束的同时,又应如何借助公司治理机制制约管理层盈余管理行为?如何从完善公司治理特征着手来控制盈余信息管理已成为重要研究课题。二、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产生的原因首先,会计信息在时间上和内容上的不对称,是盈余管理行为产生的前提。所有者和管理层这种委托代理关系在现代企业中的普遍存在,决定了在所有者和管理者之间必然存在信息不对称。由于管理者作为内部人在信息方面处于绝对优势,这就为盈余管理提供了可能。其次,由于会计对象的特点,会计中常常需要对经济事项的未来发展进行假设和判断,并且存在多种会计程序和方法可供选择,因此,会计准则无法消除职业判断。而只要存在职业判断,盈余管理就有可能产生。也由于会计准则理论基础的不完善、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和制定模式的局限性等原因,会计准则可能存在漏洞或尚未规范的空白地带,这也为盈余管理的产生提供了条件。三、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下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分析
f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公司治理结构是一种规范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