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冈高中、黄石二中、鄂州高中2014届高三三校联考历史试题
命题学校:鄂州高中考试时间:90分钟第Ⅰ卷分数:100分
一、选择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填在答题卡中)1、“五服”本意指“五等丧服”,后演变主要指家族亲属关系,从高祖一辈算起,到第五代后就算出“五服”了。演变后的“五服”主要反映了:A、亲属关系的贵贱C、血缘的亲疏B、中华民族的孝道文化D、分封制对家族观念的影响
2、奥地利著名经济学家熊彼得曾经提出“领地国家”的概念,其中“领地国家”的特征是在封建制度下国王的税收有两个来源,一部分来自国王自己的领地一部分来自诸侯的进贡国王则无权直接对诸侯领地进行征税。根据这个概念对古代中国处于“领地国家”时期叙述正确的是A、构建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文化心理认同C、确立了以土地国有为基础的社会公有制B、形成地方绝对效忠服从中央的制度D、实现了以家天下为核心的集权机制
3、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辖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下表为秦朝至唐末地方行政建制简表,表中反映出的主要问题是秦朝两汉东汉形成“州郡县三级制隋朝唐末废郡,地方行政回到两级制形成了道、州、县三级制B、从秦朝到唐末中央集权不断得到强化D、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变化无常以郡辖县,地方行政为两级制汉武帝把全国划分为十三个监察区,
A、地方行政分层决策中的矛盾与困局C、古代王朝执政能力和效率不断提高
4、唐代张九龄有条用人原则就是“不历州县不拟台省(中央)”这为唐朝官僚制度注入了活力。其选官原则本质上说明A、唐以后不再以门第选官C、重视中央官员的选拨B、重视以考试选拔官员D、科举制存在缺陷
5、绍兴五年(1135年),屯田郎中樊宾说荆湖、江南与两浙有大批良田无人可耕,地有遗利,而中原南渡之人,人有余力。如果“使流寓失业之人,田荒闲不耕之田,则地无
1
f遗利,人无遗力,可以资中兴。”材料不能说明A、政局动荡导致流民增多C、合理安置流民有利于维护南宋统治B、樊宾建议政府鼓励垦荒发展生产D、古代经济重心南移此时完成
6、《明经世文编选录》载:“番中本无盐硝、火药、亦无铳炮器具,后因中国之人接济往来,私相教习,违犯严禁,将带出境,以济番人之用若今明开通税之门,略同互市之法,火铳、火药公然交易,得番人无用之物,济番人有用之器,是持其柄而授之兵也。”材料反映的思想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