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体的振幅和距发声体距离的远近有关。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振幅。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增大响度的主要方法是:减小声音的发散(听诊器)。
当代社会的四大污染:噪声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
减弱噪声的三种方法: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人的听觉频率范围:20HZ20000HZ。人的发声频率范围是:851100Hz
因为一切声源都在振动所以一切振动物体都在发声F
只要有振动,一定有声音.F
以上两题错误原因一样,震动时发声的一个必须条件,但不是所有条件,要想发声,还要有声音传播的介质。
一切气体、液体、固体物质都能传播声音T
30~40分贝是较理想的安静环境,超过50分贝就会影响睡眠和休息。T
70分贝以上会干拢谈话影响工作效率T
在百米赛跑终点的计时员如果在听到枪声后才开始计时那么他开始计时的时间比运动员起跑的时间晚________秒V声=340米秒
A03
B30
C30
D300
弦乐器的音调由弦的
、
和
来决定。弦越细、越短、越紧,
振动时发出的音调越高;弦越粗、越长、越松,振动时发出的音调越低。
18声音既能传递
(声呐探测潜艇、鱼群的位置和海洋的深度、B超检查等),
还能传递
(超声波粉碎肾结石、清洗牙齿等)。
19.控制和减弱噪声的措施是:
;途径是
。
20.人听到声音的几个条件:
。
18.信息
能量
19.消声、吸声和隔声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和在人耳处减弱
20.①有声源;②有介质传播声音;③有正常的耳形成听觉;④声音的响度要大于0dB;
⑤声音的频率要在2020000Hz的范围内。
0dB就是没有声音F0dB是听到的最弱声,不是没有声音
f声音的等级人们用分贝为单位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0dB是听到的最弱声,3040dB是较理想的安静环境,
超过50dB就会影响睡眠,70dB以上会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长期生活在90dB以上的噪声环境中,会影响听力;如果突然暴露在高达150dB的噪声环境中,鼓膜会破裂出血,双耳完全失去听力。
我们能听到物体发出的声音,是因为A.有声源B.有物体C.发声体在振动D.有传声介质
演唱会上,女高音引吭高歌一首歌曲,其两“高”的意思分别指A.响度大、音调高B.音色好、音调高C.音调高、音色好D.音调高、响度大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发生改变的是A.音调B.响度C.音色D.声速
在敲响大古钟时,有同学发现,停止对大钟的撞击后,大钟“余音未止”,其主要原因是
A.钟声的回音
B.大钟还在振动
C.钟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