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普通高中教育阶段学科教学中德育指导纲要
高中语文学科教学中德育指导纲要
(试行)
一、德育范畴
(一)实现每个人自主的个性的充分发展语文教学要实现初步的人生观与科学观教育。把学生看作发展的主体、教育活动的主体。在实践的、联系的、反思的、批判的语言活动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加深对自我、对青春的思考与认识,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发展学生的独立自主性、自觉能动性、创造超越性,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创新精神和社会实践能力。(二)正确认识中华民族思想文化优良传统语文教学要引导学生多视角看待传统文化教育的德育价值。在当下的阅读与交流的场景中汲取丰富的优良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精神。传统文化主要包括儒学、美德、礼仪、民族精神、诚信、和谐观、负面道德经验等方面。懂得尊重不同国家的文化和传统,形成一定的跨文化意识,增进国际理解。(三)热爱祖国、热爱家乡,具有高尚的民族精神对祖国的忠诚、对家乡的热爱的感情源自对祖国、家乡的山川土地、历史文化、语言文学、民俗风习等等的深刻感受和认知。要通过阅读思考个人与祖国的关系,进一步了解祖国的文化内涵和自身对国家所承担的责任,激发爱国热情。要树立祖国利益高于一切的观念,憎恶一切丧失国格的行为;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和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四)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结合文本学习关注并思考生命状态,更深地体验和感悟生命的意义,体会对生命的热爱和感激之情,形成坚强不屈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了解世界各地的自然环境状况,思考人类在自然环境方面面临的严重问题,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体会对自然的热爱之情,激发他们对自然的热爱之情,养成关心和爱护环境的行为习惯并乐于参加力所能及的环保公益活动。(五)具有健康的人格和正确的审美观健康人格表现出人格的全面性、完整性和稳定性,具有社会性、独立性和能够适应时代与环境变化
f的特征。通过语文教育,了解伟大人物的崇高信仰和底层社会人物的高尚人格。引导学生走进文学世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丰富的人文内涵,提高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了解进行文明对话的方法和途径,理解文明对话的作用,培养乐于与人合作的意识以及和谐健康的品质。
二、德育目标及教学建议文本是语文德育的载体,人文主题是语文德育的灵魂。现行的必修课程教材(苏教版)是以人文话题为统领,从“人与自我”、“人与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