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叶的香吃味。当鲜烟品质欠佳时,则起点温度宜偏高些,变黄程度宜偏低些,不可过多考虑底棚,应以二棚及时变软为主,防止烟叶硬变黄导致定色困难。
2.变黄中期(1)目的要求:此期为主要变黄期,应创造适宜的条件,保证足够的时间,促使烟叶大量变黄,同时应使变黄程度与干燥程度互相协调。
(2)温、湿度控制:干球温度40~42℃,湿球温度稳定在38℃左右(上下波动不超出05℃)。
(3)烟叶的变化:手摸烟叶柔软、发热,主脉不易折断。此期结束时二棚变黄八成左右,底棚变黄九成左右,并勾尖卷边软卷筒。三棚以上变黄七成左右,塌架变软。
(4)操作要点:干球温度随烟叶变化而逐渐上升至42℃,每小时上升1℃,保持一段时间,等烟叶变化到适当程度后再以上升1℃的方法升温。湿球温度严格保持稳定,不可随干球上升而波动。干球主要用烧火掌握,湿球主要用天窗地洞控制。
(5)注意事项:第一,由于烟叶变化规律是前慢后快,所以此期时间往往比变黄前期短。具体时间因烟质而有较大差异,通常变黄前期约16~36小时,本期约8~18小时。烟叶变黄快,升温快,需时短;烟叶变黄慢,升温慢,需时长,应灵活掌握。第二,若发现硬变黄,应在此期加强通风排温,促使烟叶塌架变软。硬变黄纠正得越早,对烟叶品质影响越小,越迟影响越大。
f第三,当烟叶品质优良时,可在42℃使其变黄达九至十成。而烟叶品质欠佳时,此期则不宜变黄程度过高,应使烟叶在以后更高一点温度条件下继续变黄。
3.变黄后期(1)目的要求:此期是从变黄阶段转入干燥阶段的过渡时期。应使烟叶达到适宜的变黄程度,为干燥奠定良好的物质基础,又应使烟叶达到适宜的干燥程度,为干燥创造良好的前提条件。(2)温、湿度控制:干球温度控制在42~45℃,湿球温度继续稳定地保持在38℃左右。(3)烟叶变化:二棚叶变黄程度达九成黄左右。叶肉和部分细脉变黄,仅主、支脉和部分细脉尚呈青色,俗称青筋黄片。同时干燥到勾尖卷边软卷筒。底棚叶变黄十成,达黄筋黄片,并干燥至小卷筒。三棚叶以上变黄八成左右,并充分塌架。(4)操作要点:此期干湿差由4℃扩大至7℃,排湿量迅速增加,耗热量随之上升。应及时扩大火底(燃烧面积)、增强火力,确保升温及时。升温时,可采取每升1℃停若干小时,等烟叶变化到预定程度后,再每小时升温1℃,分段升至45℃。排湿时,天窗往往早已全开。此期应以湿球高低为准,逐步开启地洞掌握排湿,湿球高于38℃时扩大地洞,低于38℃时关小地洞,正好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