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与校外农业推广实践基地导师联合指导。校外导师要求具有实践经验并有高级技术职称的专家担任。3.学制为2年,学习期限一般为2-3年。学籍管理按湖南农业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规定执行。四、课程设置及必修环节课程设置及必修环节(一)课程设置课程设置以实际应用为向导,以职业需求为目标,以综合素养和应用知识与能力的提高为核心,充分体现宽广性、综合性、实用性和前沿性。类别分为学位公共课、领域主干课、选修课。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总学分不少于30学分(含必修环节所取得的学分)。同等学力或跨专业攻读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的研究生,应补修相关领域本科阶段的主干课程23门,成绩不计入总学分。课程设置框架如下:1公共学位课学时,1公共学位课:5门,270学时,共计12学分公共学位(1)政治理论课:70学时,3学分。其中:
f科学社会主义20学时、1学分自然辩证法50学时2学分(2)英语:80学时,3学分。其中:基础英语60学时,2学分科技英语20学时,1学分(3)农业推广理论与实践40学时(5)农业传播技术与应用40学时2学分2学分(4)农业科技与“三农”政策40学时2学分领域主干课:160学时,2领域主干课:45门,160200学时,共计8~10学分领域主干课程由各领域在学术型硕士生相关学科专业的课程中根据实际情况任选4-5门。其中有1门农业推广案例研究讨论课程(30学时)。领域选修课选修课:80学时,3领域选修课:23门,80120学时,共计4~6学分由各领域自定,每门课程不超过40学时。领域选修课主要为拓宽知识面、提高综合素质、提高适应能力服务,包括专业基础课、实验课、数学、计算机、文献检索、经济、管理、人文等课程。可在全校学术型硕士各学科专业硕士课程目录中选修。(二)必修环节设置必修环节的目的在于推进综合素质教育,突出对研究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创业精神的培养,所有必修环节必须完成才能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必修环节应包括文献综述、开题报告、中期考核、校外实践研究、论文中期报告或实践报告等。各培养领域还可以根据本领域的特点确定其他的必修环节。校外领域综合实践(学分)领域综合实践1校外领域综合实践(6学分)必须从事不少于1年(有相关。领域工作经历的不少于6个月)的农业推广实践,并结合实践进行论文研究工作。实践研究的综合表现考核通过者取得相应学分。校外实践环节可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研究生要在导师的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