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五、实施途径与措施:(一)发挥课堂教学优势,进行“知”的教育。“知”即提高学生道德认识,使他们懂得“是、非、善、恶、美、丑”。1、充分利用班队、思品、晨会等课程,加强学生文明礼貌、安全卫生等常规教育宣传,引导学生做到“三别”、“五带”、“七无”。“三别”即向粗鲁告别,向陋习告别,向自私告别;“五带”即把礼貌带给师长,把微笑带给同学,把孝敬带给长辈,把谦让带给他人,把诚信带给社会;“七无”即校园无纸屑,地面无痰迹,桌凳无刻画,墙壁无污迹,走廊无疯跑(嘈杂),水电(资源)无浪费,出言无脏话。本学年重点抓校园卫生、课间纪律、两操情况、放学站队、班队活动、教室文化建设、校园安全。值周领导、值日教师、少先队督查组根据以上内容不定时对各班进行检查登记,每周进行统计和公布。2、把行为规范教育贯穿在品德课教学始终,渗透在文化课教学之中,做到全员参与德育管理。通过召开班主任会议,明确教育主题,安排工作,提醒班主任应注意的问题,突出重点,明确目的。
5
f(二)组织各种班队活动,落实“行”的要求。积极开展有益的班队活动,健全广阔的少先队活动阵地,教育学生从现在做起,把今天和明天挂起钩来,从我做起,把理论和实践挂起钩来;从小事做起,把平凡和伟大挂起钩来。1、通过知、比、纠、行教育系列开展行为养成教育。“知”:教会学生什么是良好的行为习惯,什么是不良的行为习惯,哪些应该改正,哪些应该表扬,从思想上明确认识。“比”:对照养成教育内容,找出自身存在的不良习惯,强化训练。“纠”:发挥同学之间相互监督,相互帮助的作用,纠正不良行为。“行”:坚持长期恪守正确的行为习惯,始终如一。2、坚持周一下午班会制度,总结上周本班养成教育工作情况,安排本周工作。3、发挥隐性教育因素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和作用,加强校园环境建设,办好城南校报,在校报上建立“养成教育”栏目,及时提倡和表扬涌现出的典型人物事迹。办好学校宣传栏、班级板报等宣传阵地,真正让每一面墙壁说话,让一草一木都能育人。4、寓“小学生常规”训练于各种活动之中。少先队活动是养成教育的主渠道。大型的学校队活动,是训练学生行为规范的好时机,活动中除要求学生排队出场、按次序就座、不吃零食、不扔果皮纸屑、
6
f认真听讲、有礼貌地鼓掌致谢外,对队员的敬礼、站立、以及红领巾的佩戴等均有所规定。(三)开辟社会教育途径,突出“情”的培养。通过正面的家庭、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