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知”的思想源自于A.程颐理学C.朱熹理学B.程颢理学D.王守仁心学
解析:选D“知行合一”“致良知”的思想是明代王守仁的心学理论。7.有一次,街上有两个人吵架,甲骂乙:“尔无天理!”乙骂甲:“尔欺心!”王守仁听后对弟子们说:你们好好听听,这是在讲学呢!弟子不明白,认为不过是相骂而已。王守仁解释说:他们讲“天理”“欺心”这不是讲学是什么呢?这一故事形象地说明了心学A.追求理论的大众化C.提倡“知行合一”B.整治人心,挽救统治危机D.赞成天人感应
解析:选A从材料“他们讲‘天理’‘欺心’这不是讲学是什么呢”反映了宋明理学已经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体现理论的大众化,故选A项。8.“自宋以降,仗义死节之士远轶超过前古,论者以为程朱讲学之效。”材料表明程朱理学对宋代以后中国社会的突出影响表现在A.重建了人们的价值信仰B.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C.压抑了人的个性发展D.促进文化教育普及解析:选A“仗义死节之士远轶超过前古”说明社会上有担当、有责任感的人远超过以前,材料中所述认为是程朱理学的功劳,这说明程朱理学在引导人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方面的巨大作用和影响,这与儒家的价值信仰是一致的,故选A项。二、非选择题18分9.中华文明灿烂辉煌,对保持国家的稳定和统一发挥了积极作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秦皇汉武统一中国,建立南北统一的文化,以《诗经》为代表的黄河文化和以楚辞为代表的长江文化互相融合为一,构成我们中华民族古代文化的主体,汉武帝时“罢黜
2
f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文化进一步系统化,成为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并经过长期的积累、叠加、发展而成为汉民族的文化传统,决定着我们民族精神状况的内容和活动方向。到了西汉末年,佛教传入,与中原文化和长江文化的交融是依赖于政治的统一不同,佛学的传入则是纯粹的文化运动。它与汉文化区别如此之大,以致从佛教与儒家的冲突直到合一,其间经历了近千年。张国光《在历史的地平线上》材料二理学是中国古代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其影响至深至巨。理学家将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进而以天理遏制人欲,约束带有自我色彩、个人色彩的情感欲求。理学专求“内圣”的经世路线以及“尚礼义而不尚权谋”的致思趋向,将传统儒学的先义后利发展成为片面的重义轻利观念。应该看到,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也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