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系,避免了液态锂离子电池
第6页
f锂电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中有机液态电解质以游离态存在,从而极大提高了电池的安全性能。这一
特点也从根本上解决了液态有机电解液锂离子电池的漏液问题。在遇到非
正常使用、过充过放、撞击、碾压、穿刺等情况下,聚合物锂离子电池不
会发生起火爆炸。随着锂离子电池在通讯及IT行业用量的迅速激增,电池
的安全性能也日益突出,不仅要求锂离子电池具有优异的电性能,还要求
具有更高的安全性能。特别是,2006年日本SONY公司的生产的笔记本电
脑电池发生多起起火爆炸事故,全球召回1000多万块笔记本电脑电池,锂
离子电池的安全性问题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所以,市场上对高性能低成
本的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的需求非常迫切。
聚合物锂离子电池技术于1994年在美国贝尔实验室研制成功,命名为
Bellcore技术,SONY公司于1999年将其产业化,真正开始大批量供货时
间为2002年。聚合物锂离子电池采用厚度仅为01mm的铝塑膜来包装,
可以制作薄形和异形电池,而液态锂离子电池由于采用金属外壳包装,电
池的厚度降到4mm以下时,电池的工艺难度和成本急剧增加,所以聚合物
锂离子电池最初仅用于手机,对手机的薄形化和设计创新具有很大的促进
作用。由于Bellcore工艺制备的聚合物电解质膜孔径孔率很难控制,造成
电池成品率比较低,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的成本一直居高不下。另外,聚合
物锂离子电池在使用性能上也没有体现出明显的优势,因此聚合物锂离子
目前还只是使用在高端的小型电子产品上,如高端手机、苹果ipod音乐播
放器、SONY公司的PS3掌上游戏机等产品,在中低端的的电子设备和动
力锂离子电池应用领域并没有大规模应用。目前,能够批量生产聚合物锂
离子电池的厂家主要有日本的索尼、三洋、松下、日立麦克赛尔,韩国的
LG、三星SDI、Kakom,我国的东莞新能源、惠州TCL、杭州万向。2004
第7页
f锂电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年以后,我国出现了大量的生产所谓“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的厂家,实际上
他们生产的都是液态软包装锂离子电池,这种技术就是把液态锂离子电池
的的金属外壳改成铝塑膜包装,这种电池并没有采用聚合物电解质膜,虽
然和纯正的聚合物锂离子电池一样具有可薄形化的优点,但电池的安全性
和使用性能并没有提高,它只是液态锂离子电池到聚合物锂离子电池之间
的一种过渡产品,迟早要被聚合物锂离子电池所取代。
第三节
项目实施方案及效果
一、项目实施方案
本项目规划总投资20亿元,建设内容含购置土地600亩,其中固定资产
投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