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情况。
图7夏季距地面12m处温度场分布
由图7可知,夏季辐射供冷时,三面外墙温度较高,在近壁面处维持在25℃左右,而人员活动区域内的温度基本稳定在23~24℃,温度场达到了较好的均匀性。422气流速度分布
4
f图8夏季气流速度分布
图8为与图4同一截面上夏季供冷时的速度场分布。由图8可以看出,温度较高的新风遇到冷顶面时温度降低,气流下沉,形成一股向斜下方的气流,但气流速度较小。整体而言,基本不超过013ms,完全满足舒适性要求。423相对湿度分布图9为典型房间夏季距地面12m处的湿度分布。
图9夏季距地面12m处湿度分布
由图9可知,右侧北外墙处由于新风进入,相对湿度较低(新风已除湿);而顶面由于温度较低,相对湿度较高。整体而言,室内相对湿度比较稳定,人员活动区域基本集中在60左右,完全满足室内舒适性要求。424热舒适性指标PMV分布图10为典型房间夏季空调状态时距地面12m处的PMV值分布分布。
5
f图10夏季距地面12m处PMV值分布
由图10可以看出,PMV值集中在05~05之间,也即在微凉和微暖之间,完全满足人体的热舒适性要求。5实验测试与分析为验证CFD仿真计算结果,对该典型房间冬季供暖效果进行了测试。测试以距地面12m为实验平面。温、湿度测点沿长度方向相距07m,沿宽度方向相距06m布置,共布置30个测点,如图11所示:51温度场测试
30191876
29201785
28211694
272215103
262314112
252413121
图11温、湿度测点分布图
不同时刻测试的温度分布结果如图12、13、14所示。
图128:30测试的温度场分布
图1312:00测试的温度场分布
6
f图1418:00测试的温度场分布
由图12~图14可以看出,一层卧室室内温度基本稳定在20~21℃,与软件模拟值18~20℃基本接近,且温度场分布较为均匀。产生误差的原因有:1实验时人员走动引起的温度波动;2墙体及家具的蓄热对室内温度场的影响;3毛细管的入口侧温度较高,进入房间后经过换热温度会有所降低,这点在图14中表现的较为明显右上角温度较左下角温度高。52湿度场测试不同时刻测试的湿度分布结果如图15、16、17所示。
图158:30测试的相对湿度分布
图1612:00测试的相对湿度分布
图1718:00测试的相对湿度分布
由图15~图17可以看出,一层卧室室内相对湿度基本稳定在47~49,与软件模拟值50左右基本吻合,且相对湿度分布较为均匀。产生误差的原因有:1实验时人员走动引起的相对湿度波动;2实验人员自身呼吸的影响;3新风入口处相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