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小学《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复习提纲
1、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2、课程基本理念:(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4、语文课程应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在实践中领悟文化内涵和语文应用规律。
5、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6、课程目标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设计。三者相互渗透,融为一体。目标的设计着眼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7、学段目标与内容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第一学段为“写话”,第二、第三学段为“习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
8、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10、第一学段(1~2年级)学习目标与内容:(1)、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2)、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3)、对写话有兴趣,留心周围事物,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5)、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11、第二学段(3~4年级)学习目标与内容:(1)、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左右,其中1600个左右会写。(2)、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3)、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图书资料,乐于与同学交流。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5)、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讲述故事力求具体生动。(6)、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用书面或口头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能在教师的指导下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
f12、第三学段(5~6年级)学习目标与内容:(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2)、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