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中国“里昂惕夫悖论”与“HO”理论探析
作者:蒋学海汪婉盈来源:《对外经贸》2016年第02期
摘要:选取我国具有代表性的16个产业为研究对象,运用里昂惕夫投入产出分析法,对我国2010年进出口商品结构进行量化分析,通过检验判定我国进出口贸易是否符合国际贸易经典“HO”理论,抑或是否存在“里昂惕夫悖论”,并进一步探究其现象存在的深层次原因,从而为我国国际贸易进出口产业转型提供参考。关键词:投入产出分析法;“HO”理论;里昂惕夫悖论中图分类号:F7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283(2016)02004605作者简介蒋学海(1995),男,汉族,广西钦州人,本科生,研究方向:国际经济与贸易;汪婉盈(1996),女,汉族,浙江衡州人,本科生,研究方向:国际经济与贸易。一、里昂惕夫悖论的提出20世纪初瑞典经济学家伊利赫克歇尔(EFHeckscher)和伯利蒂俄林(BOhli
)共同创立了著名的要素禀赋论,即“HO”理论。该理论指出,所有造成国家之间相对商品价格差异和比较优势的原因中,各国的相对要素丰裕程度(要素禀赋)是国际贸易间各国具有比较优势的根本原因和决定因素,即一个国家应该出口密集使用本国禀赋要素(比较优势)生产的那些产品,进口该国密集使用本国相对稀缺要素生产的那些产品。“HO”理论以不同于绝对优势理论和比较优势理论的视角深刻解析了国际贸易产生的本质,得到人们普遍认可,“HO”理论也逐渐成为国际贸易的经典理论。然而,美国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里昂惕夫(WassilyWLeo
tief)运用投入产出分析法,对1947年美国进出口商品结构进行研究后发现美国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而进口资本密集型产品,如表1所示。这一结果与“HO”理论截然相反,被称为“里昂惕夫悖论”(Leo
tiefParadox)。作为世界上资本最富裕的国家,按照经典“HO”理论,美国应该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但实证研究并非如此。近些年,不少学者运用里昂惕夫投入产出分析法来检验世界各国的进出口贸易商品结构,以验证它们是否存在“里昂惕夫悖论”。比如,沃尔通过发达国家加拿大和美国、英国间的贸易数据发现加拿大存在“里昂惕夫悖论”;巴哈德瓦奇通过发展中国家印度和美国间的贸易数据也发现印度存在“里昂惕夫悖论”。我国王家瑜于1988年,水丽淑等于2014年均以我国进出口商品结构先后独立分析并得出相同结论:我国在1981年和2007年均存在“里昂惕夫悖论”。王汉儒于2008年以中国进出口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