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21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6014。凉山彝族自治州有彝族人口181万人,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藏族人口122万人,是全国第二大藏区;羌族人口30万人,是全国唯一的羌族聚居区。此外,省内有18个市为少数民族散杂居地区。2005年底,散杂居少数民族人口达80万人,其中有6个享受民族地区待遇的县(区)和95个民族乡。
f四川民族地区资源富集,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增长点。有耕地面积730万亩,荒地面积4145万亩,草原面积24548万亩(占全省草原面积的783);森林面积8365万公顷,森林蓄积量10亿立方米;水能资源蕴藏量10431万千瓦,可开发量达6762万千瓦(占全省可开发量的8884);有色金属和贵重金属品种多,储量大,已探明的矿种有49种,中型以上矿床200余处,稀土、钒钛、磷矿、锂矿、铝土矿及金、银、铁、铅、铜等储量居于全国前列;奇特的自然风光,浓郁的民族风情及悠久的藏族康巴文化,羌族释比文化、彝族毕摩文化、泸沽湖的摩梭母系文化等,构成了独特的旅游资源;有国家级名胜风景区4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6个,列入联合国世界自然遗产名录的有2个,国家森林公园3个,省级自然保护区15个。四川民族地区的区位特殊,地位十分重要,对全国、全省可持续发展与长治久安有重大影响。它地处长江、黄河和各大支流地带,既是长江、黄河和各大支流的重要水源涵养地,也是全国、全省生态保护和建设的重点地区。其中:长江流域面积2857万平方公里(占长江流域面积的30),黄河流域面积163万平方公里。民族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不仅对实现民族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意义深远,而且对全省的可持续发展及确保长江流域生态平衡和三峡库区的安全都十分重要。四川民族地区东通成都平原,北连甘肃、青海,西接西藏,南邻云南,地处青藏高原东南隅,云贵高原西北缘和四川盆地的过渡地带,是内地通往边疆地区的重要通道。四川藏区的一部分史称“康区”,历史上有“治藏必先安康”之说。党中央十分重视四川藏区的稳定,江泽民曾指出“稳藏必先安康”。努力实现四川民族地区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对实现全省的经济社会发展及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四川民族地区经过50多年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20多年来的发展,经济实力明显增强,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在构建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中,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改善,呈现出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良好局面。
六、旅游资源
四川历史悠久,至今已有4500余年文明史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