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的影响,从1956年秋到1957年春,一些地方出现了学生罢课、请愿,工人罢工,农民退社等事件。
面对国际国内的复杂情况,如何正确从理论上加以总结和概括,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的各种矛盾,是摆在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的新任务、新课题,需要在实践中去努力探索,也日益成为党中央和毛泽东认真思考和研究的重大课题。1957年2月,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第十一次扩大会议上,
f对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作了系统的的论述。该报告经过多次整理修改,于6月公开发表,定名为《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是毛泽东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一篇十分重要的理论著作。在这篇著作中,毛泽东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方法,分析研究了社会主义社会,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存在两种性质的矛盾,提出了一系列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正确原则和方法。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分析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及其存在形态、性质、特点和解决途径,揭示了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学说,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奠定了哲学基础,提供了理论依据;毛泽东关于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社会矛盾的提出,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为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社会各种社会矛盾,协调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创造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和政治局面,提供了基本的理论依据,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作出了重大发展。这篇著作不仅在当时具有十分紧迫的指导意义,而且对于当前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内容讲解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分为十二部分,内容十分丰富,归纳起来,主要是阐述了六个方面的问题。
一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及其特点
毛泽东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考察社会主义社会,指出,我国社会仍然存在着矛盾,正是这些矛盾推动着我们的社会向前发展。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特点是既相适应又相矛盾,适应是总体的、长久的,不适应则是局部的、暂时的。我国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已经建立起来,它是和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的;但是,它又还很不完善,这些不完善的方面和生产力的发展又是相矛盾的。我国的社会主义上层建筑是和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即生产关系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