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曲线表示甲乙间为捕食关系,其中乙是被捕食者B.在图中D点时,甲种群增长速率最大C.在图中C点时,甲种群的年龄组成属于衰退型D.若该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越强,则曲线的振幅越大9为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某同学进行了如下操作。其中错误的是A.将适量干酵母放入装有一定浓度葡萄糖溶液的锥形瓶中,在适宜条件下培养B.将培养液振荡摇匀后,用吸管从锥形瓶中吸取一定量的培养液C.在血球计数板中央滴一滴培养液,盖上盖玻片,用滤纸吸去边缘多余培养液D.将计数板放在载物台中央,待酵母菌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在显微镜下观察、计数10在探究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实验中,某小组设计的采集小动物的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放置灯光采集的原理是利用土壤动物的趋光、趋湿、避高温的特点B.灯罩的功能是防止昆虫逃跑C.金属筛网阻止小动物向下移动D.广口瓶中需要加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11、一块甘蔗田弃耕几年后,形成了杂草地,该草地中A物种组成比甘蔗田简单B.动物没有分层现象C.群落演替为次生演替D.植物没有垂直结构12甲地因森林火灾使原有植被消失,乙地因火山喷发被火山岩全部覆盖,之后两地均发生了群落演替。关于甲、乙两地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A若没有外力干扰,甲地可重现森林B甲地和乙地发生的演替类型相同C地衣会比苔藓更早地出现在乙地火山岩上D甲、乙两地随着时间延长生物多样性逐渐增多13下列关于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一个培养皿中固体培养基上生长的一个菌落是群落B.群落演替过程中新的优势种的出现常淘汰原有优势种C.发展生态农业可以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利用D.生态系统营养结构越复杂,抵抗外力干扰的能力越强14、被钓上钩的鲤鱼往往会释放一种化学物质留在钓钩上,从而使钓鱼人长时间钓不到鲤鱼。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属于A种内斗争B种内互助C竞争D互利共生15、制作泡菜时,乳酸菌产生的乳酸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生长;当乳酸积累到一定浓度时,还会抑制同种其他个体的增殖,这种现象包括A竞争、种内斗争B互利共生、寄生C寄生D种内斗争16、“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此成语所隐含的食物链具有的营养级数至少为A.2个B.3个C.4个D.5个17.关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生物部分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生产者属于自养型真核生物B.消费者是异养生物C.分解者不仅限于腐生细菌和真菌D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三者紧密联系18.关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