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次单一,缺乏活力。我国现行的养老保险待遇,受统包统配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无论企业经济效益好坏,收人多少,均实行单一层次的养老保险待遇,这种待遇结构与活跃的市场经济极不适应,一方面不利于控制待遇水平,另一方面不利于调动职工的积极性。3养老保险基金的筹集渠道窄,国家和企,业包得过多。目前,养老保险费用基本上由国家和企业负担,职工个人缴费很少。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养老保险费用的过快增长,国家和企业的负担越来越重,以致影响经济的发展。4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不适应工资制度改革的形势。现行的基本养老金是以标准工资为计发基数,基数计发的养老待遇偏低。但是由于企业有了内部分配自主权和退休费用实行社会统筹,企业在职工退休时千方百计加大标准工资份额的现象日趋严重,这又加重了社会的负担。另外,现行办法待遇结构亦不够合理。5社会化程度低。养老保险在近几年虽然实行了以退休费用社会统筹为主体的改革,但是社会化程度还不高,保障功能弱。一是养老保险金的支付、发放,退休人员的管理服务大部分地区还是以企业为主,社会保险的功能未能够充分发挥;二是国营企业虽然实行了社会统筹,但全国23以上的省、自治区仍是以市县为单位统筹,基金分散,保障功能差。6管理体制混乱的局面,影响了改革的进展。
由于历史的原因,在养老保险上形成了多头、分散、交叉管理的局面:按照国务院的分工,劳动部负责城镇企业职工的养老保险;人事部负责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退休制度;人民保险公司目前还继续办少数市县的一部分集体企业职工的养老保险业务;全国总工会与劳动部在退休人员管理上也出现了“割江而治”的形势。
在我国农村地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主要依据是《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试行)》,2007年8月劳动保障部联合民政部、审计署发布《关于做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对农
25
f我国养老保险的现状
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进行清理,理顺管理体制对农保基金进行全面审计,摸清底数,并研究提出推进农保工作的意见。这标志着自1998年以来停摆十年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有“复苏”的迹象,探索低参保率的制约机制必将有利于农保的“复苏”。
以什么样的制度规范农民参保会有不同的效果。以“新农合”和“农保”相比,前者得到了农民的普遍拥护参合率达到90以上,基本实现了全覆盖而后者却始终在低水平徘徊。制约农民低参保率的原因是复杂的,但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