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8-12周血糖水平糖化血清蛋白:2-4周血糖水平(这两个是监测指标,不能用来诊断)诊断标准:1、FPG(空腹血糖分型)采静脉血浆血糖大于60小于70空腹血糖受损IFG大于70需另一天证实2、OGTT,75克无水葡萄糖负荷后两小时血糖小于78为正常大于78小于111称为糖耐量受损IGT大于111诊断糖尿病,需另一天证实3、诊断标准症状加随机血糖大于111FPG大于70OGTT2小时大于111症状不典型者需等第二天证实I型和II型糖尿病的曲别发病年龄家族史肥胖
北医内科学考研专业课辅导笔记
3
三多一少症状漏诊胰岛素分泌水平酮证的发生率治疗:1、饮食治疗:控制总热量;合理分配营养素:碳水化物50-55%;脂肪20-30%;蛋白质15-20%规律分餐
f2、运动3、药物:磺脲类(促胰岛素分泌)作用部位是胰岛β细胞,促其释放胰岛素共有三代:I代氯磺丙脲、甲丙磺丁脲II代:格列本脲III代格列美脲特点:作用时间最长、作用最强的是:格列本脲作用时间最短:格列喹酮、格列吡嗪很少从肾排泄:格列喹酮刺激胰岛素第一时相分泌的药物:格列丙嗪、格列齐特、格列美脲肝代谢产物有活性:氯磺丙脲、甲苯磺丁脲、格列本脲格列本脲(优降糖)最易引起低血糖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低血糖,因其降糖活性的产生不依赖于血糖水平双胍类机制:减少肝糖输出,增加肌肉对葡萄摄取、降低胰岛素抵抗,增加胰岛素作用血糖下降:不明显增加体重,因其不促进胰岛素分泌,还有抑制食欲的作用单独使用不易引起低血糖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胃肠道反应最严重的不良反应:乳酸酸中毒肝肾功能不全、缺氧性疾病、心衰、禁用双胍类药物糖苷酶抑制剂:延缓碳水化合物吸收假糖在回肠与糖苷酶结合形成单糖被吸收,糖苷酶受抑制后,假糖进入下段肠道,与细菌结合,发酵产气,腹胀、排气恢复血糖不能口服碳水化合物,而是直接的葡萄糖噻唑烷二酮:过氧化物酶增殖体激活受体(PRAR)恢复游离脂肪酸摄取,游离脂肪酸进入肝脏减少,对肝代谢的影响减少,肌肉对葡萄糖的摄取增加,恢复了对胰岛素的敏感性起效偏慢、对肝有损伤,常查肝功胰岛素:原则:I型是替代治疗,要一天多次、多种成分皮下注射,短效制剂模仿餐后胰岛素分泌;中长效、模仿基础胰岛素分泌II型是补充治疗,与口服药结合使用
急性代谢并发病:
DKA、非
酮症高渗性昏迷、乳酸酸中毒
北医内科学考研专业课辅导笔记4
DKA:诱因(要掌握)感染;胰岛素使用不当;饮食失调;巨大的精神刺激;其他应激状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