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新医改形势下护理人员的管理探析【摘要】随着新医改的实施,医疗卫生体制的进一步改革,医疗护理模式的逐步转变,优质护理服务工程活动的大力推进,全国各地基层医院也在纷纷严抓护理质量,普遍开展整体护理、优质护理,强调以人为本,但由于各地各级医院人力、物力等等诸多滞后因素,给护理管理者带来很大困难。本文将从一个普通护理管理者的角度,逐一研究与探讨了护理管理工作中所遇到的难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关键词】新医改;护理管理随着新医改政策的实施,医学模式转变以及社会经济建设的发展,人们对医疗服务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而且医疗市场从技术竞争转向服务竞争,日渐转向更高层的文化竞争1,2。护理人员管理作为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实施人性化服务,给患者以人文关怀,是新的医学模式发展的需求,以尊重患者的生命价值、人格尊严和个人隐私为核心,为患者营造一个舒适安全的就医氛围,使患者在就医全过程中感到方便、舒适和满意的一种护理方法,最终达到患者在生理、心理和社会等方面都处于健康而满足状态的目的3。本人作为一位三级医院的普通护理管理人员,在2010年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基础上,按照卫生部要求今年在全院推行优质护理服务。现将个人在管理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和解决对策做简要的阐述。1护理管理中所面临的难题
f11护理人员数量短缺、工作经验缺乏,整体资质不高,结果见表1。
2护理管理存在问题分析21从表1可见,我院护理人员组成结构不平衡,护理人员的配置仍相对匮乏,中专及大专学历为主,但是,大部分是在职后继续教育所取得的学历,所学理论不如第一学历的护士。由于医院的发展,特别是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工作后,大量补充护理人员,人员的年龄结构偏低,主要集中在40岁以下,职称结构配置方面,以中级以下职称为主,低年资护士居高,而且,高年资护士大多知识老化,很难接受整体护理方面的知识。由于护理工作压力较大、工作强度较大,风险高,需不断接受相关的专业教育与培训和各种检查、考核,低年资护士大多数是80后、90后出生的年轻人,几乎是独生子女,缺少吃苦耐劳的精神、工作不受重视、发展前景有限等,导致工作稳定性较差,辞职、流动、更换工作频率较高,造成人员流失使护理队伍不稳定。22护士长管理观念较陈旧,仍侧重功能制护理模式下的管理内容,注重护士操作技能的培养,从而忽略现代护理理论的培养,导致整体护理质量发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