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诔箴祝,则《礼》总其端;纪传盟檄,则《春秋》为根:并穷高以树表,极远以启疆,所以百家腾跃,终入环内者也。”
f刘勰系统地阐述了文学依经立义的原则,认为一切文体从《易》《书》《诗》《礼》《春秋》等五经中生发出来,虽然春秋之后文体皆备、百家腾跃,但是后来的文学形式无论怎样繁复,都难以跳出六经形成的传统范畴,所谓“终入环内”即文学在经典时代形成的结构与模式。在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体系中,经学思想与文学思想是相通的,“六经”不仅是文学的思想土壤,也是文学的典范文本。(摘编自傅道彬《百家腾跃终入环内》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文学发源是丰富多元的,不能仅将某一种文化现象作为文学的唯一起源。B.原始形态的中国文学尚未形成自己的清晰面貌和稳定形态,无法完全体现中国文学的自身特点。C.经典时代决定了中国文学范式的建立和精神走向,又称为“轴心时代”。D.“轴心时代”的中国出现了一批伟大的思想家,以“六经”为代表的文化典籍也成熟定型。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六经”是中国文学经典和文化经典,古代思想家注重对其进行理论阐发和艺术挖掘。B.古代文艺理论却认为“文本于经”,杨雄“五经含文”、王充“五经六艺为文”都是相关论述。C.“五经六艺”不仅蕴含着抽象道理,还是文采斐然的传世文章,是文人为文取法的典籍。D.“六经皆文”的理论主张源远流长,倡导者袁枚强调经学的文学属性,将经学归入文学而非史学。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刘勰等理论家将文学的发源追溯到经典与经典时代,也印证了原始形态的中国文学尚未形成稳定形态。B.刘勰推举经学的神圣意义和五经的文学示范作用,与袁枚“六经皆文”的主张有相同之处,强调儒家经典的文学性。C.六经为后世文章树立了很好的榜样,体现在结构与模式方面而非思想方面。D.本文作者虽然强调经典时代对中国文学的奠基时期,但也没有否定原始文化对中国文学的影响。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梅挚,字公仪,成都新繁人。进士,起家大理评事、知蓝田上元县,通判苏州。二浙饥,
f官贷种食,已而督偿颇急,挚言借贷本以行惠,乃重困民,诏缓输期。庆历中,擢殿中侍御史,徙开封府推官,迁判官。僧常莹以简札达宫人,辇官郑玉醉呼,殴徼巡卒,皆释不问,挚请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