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教案
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160012140)
学时学分48学时(3学分)
系
部信息科学与技术
word文档可自由复制编辑
f本课程教学总体安排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课程性质与类型:专业必修课总学时、学分:48学时、3学分教学目的与要求:
目的:
培养高素质、拥有创新能力的网络设计人才和高级网络管理人才。
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并掌握运用所学知识建设、配置、管理和维护网络的技能,以及培养学生在网络上获取、加工、发布信息的能力。具体来讲,就是使学生能够“懂、建、管、用”网络:“懂”是理解网络原理、相关协议和标准;“建”是掌握组建网络的工程技术;“管”是学会管理、配置和维护网络;“用”是在学会基本应用的基础上,学会使用将网络作为信息发布和管理的平台。
教材及参考书目:教材:《计算机网络第5版》,谢希仁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参考书目:
1httpcomputerc
coursecomcomputeri
dex2《计算机网络(第4版)》,A
drewSTa
e
baum著,潘爱民译,清华大学出版社。3《计算机网络知识要点与习题解析》,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4《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第2版》,高传善、毛迪林、曹袖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5《计算机网络第2版》,吴功宜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考核方式及成绩计算方法:考核方式:闭卷成绩计算方法:期未考试成绩70平时成绩20实验成绩10。
word文档可自由复制编辑
f课程教学日历
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
授课学期:20102011第一学期
周次
章节及教学内容
1234
第1章概述11计算机网络在信息时代中的作用12因特网概述121网络的网络122因特网发展的三个阶段123因特网的标准化工作13因特网的组成131因特网的边缘部分132因特网的核心部分14计算机网络在我国的发展15计算机网络的类别151计算机网络的定义152几种不同类别的网络16计算机网络的性能161计算机网络的性能指标162计算机网络的非性能特征17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171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形成172协议与划分层次173具有五层协议的体系结构174实体、协议、服务和服务访问点175TCPIP的体系结构
第2章物理层21物理层的基本概念22数据通信的基础知识221数据通信系统的模型222有关信道的几个基本概念223信道的极限容量23物理层下面的传输媒体231导向传输媒体232非导向传输媒体24信道复用技术241频分复用、时分复用和统计时分复用242波分复用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