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业的出现C.观看电影成为市民的主要娱乐方式D.上海已成为中外经济文化交汇中心9.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世纪以来,外报传入中国后,一些知识分子积极投身报界:引进西学,自办报刊。中国人自己办报刊,在国内始于19世纪70年代。具有代表性的有艾小梅办的汉口《昭文新报》、王韬主编的香港《环球日报》、容闳等创办的上海《汇报》以及广州的《述报》等。这些报刊对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和文化,广收博揽,学习吸收,洋为中用,以求自身发展。其版式、体例和印刷技术,都仿效外国报纸。材料二维新变法迎来了中国国人办报的一次高潮,据不完全统计,在1895~1898年间,全国新出版的中国报刊约120种,其中80左右为中国人自办。同时资产阶级改良派的领袖人物开始了办报活动。在北京创办的《中外纪闻》,在上海创办的《强学报》、《时务报》……在澳门创办的《知新报》,湖南维新派创办的《湘学新报》、《湘学报》和《湘报》等等,宣传变法图存。这些活动推动了维新运动的发展,促进了变法的实现。以上材料均摘自姚福申
f《中国编辑史》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指出19世纪70年代中国办报者的主体是什么阶层?报刊的基本内容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当时出现国人自办报刊的原因。
2材料二所述报刊的核心内容是什么?这些报刊的创办有什么特点?
3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国人自办的近代报刊在当时有什么意义?
f答案精析
训练3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1.B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能力。题干中从报纸的议论时事、传播资讯、思想启蒙、介绍新知等功能评价报纸的社会影响力,B项符合题意。2.B材料强调报纸的舆论作用,没有涉及报纸的新闻功能,故A项错误;“报纸为舆论之机关,言论为天赋之自由,千百志士,洒如许热血,所欲得者,此其一也”体现了报纸通过宣传民主自由推动社会进步,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清政府和对报业的控制问题,故C、D两项错误。3.B本题须抓住时间限定“1915年”。近代中国报刊业发展迅速,A、D两项符合当时实际情况。民国以后,在沿海通商地区,受西方平等观念影响,在新式知识分子内部逐渐采用握手、鞠躬等见面方式,并且用“先生”、“女士”、“小姐”、“同志”等称呼取代了先前的称谓,C项正确。B项中国首条空中航线北京至天津航线出现于1920年,时间不符合。故B项为最佳答案。4.D电视的出现并没有取代舞台艺术和电影,而是相互并存,故排除含③的选项。5.B互联网的费用低廉,所以排除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