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基础的往往是最有用的
我看国学教育对当代大学成人教育的作用说起国学,大部分人都会有个第一印象,明白像《论语》《周易》之流就是国学了,但是要是被刨根问底问起什么是国学来,就有些没了头绪,感觉说出去总是似是而非。其实,从字面上读出的表象意思最直接:国者,国家;学者,学术。联合起来说就是一个国家的学术,这还得加上点限制词了,不能说美国的学术也是我们的国学,国学,得是一个国家所固有的学术。提起诸子百家,大部分人应该知道的,固有的学术就得追本溯源来看,中国古时有的哲学、史学、文学等等诸多方面,都是国学的范畴。国学大师季羡林季老说过:“国学应该是‘大国学’的范围,不是狭义的国学。国内各地域文化和56个民族的文化,都包括在‘国学’的范围之内。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有各种不同的表现形式,但又共同构成中国文化这一文化共同体。”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物质文明的剧烈冲击,很多人,可以说是大部分人都已经忽略了对于国学的学习和思考。相比之下,人们更愿意去想房价的升降问题、人民币的升贬值问题,对于大学生来说,或许更喜欢考虑就业问题、恋爱问题或者是游戏问题、考研问题。也许其中还是有一部分人想去学国学,但是大势所趋,时间毕竟有限,空间也很有限。但是国学的作用使我们不能否认的,可以说是指导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国学是我们无法割舍的民族根,是由我们的祖先历经上下五千年沉淀下来的精华,我们不能也无法忽视它。《文心雕龙宗经篇》说:“经也者,恒久之至道,不刊之鸿教也。”经,就是道义,就是我们的国粹了。对于当前的校园教育,尤其是大学教育,它的作用更易于体现。在现在的大学教育里,又划分了文科、理科、工科,教育科目的细化其实很多时候就像钻牛角尖,因为大家很少去涉猎和自己学科无关的东西。一部分原因是没什么兴趣,但是我觉得机会更重要。前阵子有人呼吁大学要开设语文作为必修课,我觉得很有道理。很多时候我们学习的动力就是来自游戏规则,或许是我们太久习惯于按规则办事吧。据很多工科学校的同学说他们其实很怀念以前学语文的日子,现在在同学间念首诗词,大家只会说你显摆而不会认真品评,如果能有一堂语文课,似乎觉得写写小诗就能够名正言顺了。所以国学教育对于当代教育有百益而无一害。首先,国学教给我们做人道理。孔子有云: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孟子说过:仁者无敌。大贤们告诉我们人必须注重自修,注重内修。谦虚仁爱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