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预防控制体系、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中找回位置,以便最大程度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实现更大作为。
落实“中西医并重”方针,要给中医药以“位”。全面落实《___国务___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提出的“中西医并重”方针,首先要从法律上、制度上给中医药第一时间、全面参与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以保障,以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新突发传染病等公共卫生事件中的作用。条件成熟时,建议设立中医药传染性疾病防治专门机构,运用传统中医防疫、治疫理论,结合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挖掘中医药在疫病防治方面的规律、特色,构建疫情预测预警长效机制,为国家防疫提供决策参考。
第4页共6页
f加强中医传染病学科建设,夯实中医防疫队伍。目前,中医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在科学研究、学科发展目标、学科方向等方面还处于思路不清、着力点模糊的状态。应抓紧梳理中医药在疫病防治中的思维、方法、技术优势,更要清晰认识到不足与短板,扬长避短,从学科体系发展角度做长远谋划。针对中医药在疫病预测方面的优势,组建相对稳固的团队,集合多学科联合攻关、形成常态化工作,适时动态(范本)预警,构建中医疫病预测预警体系。要推进中西医结合传染病医院建设、重点学科和重点专科建设,培养符合中医思维的传染病防治人才,掌握中西医两套系统并且做到两手硬,而不是两个“半瓶子醋”,西医不精,中医不深。
加大科研倾斜力度,给中医药“作为”助力。建议扶持中医药人员或中西医结合人员,遵循中医科研思路,深入挖掘中医疫病诊治规律,尤其是加大中医预测预警方面的特色优势发挥。既往的五运六气预测突出了自然气化因素,但对社会、经济、人口个体差异等因素的影响___度不够。尤其是涉及大范围、多因素的动态(范本)研究,不仅要注重运气因子间的组合序位及相互关系,还要注意采用多因子综合和从动态(范本)变化进行分析。同时,注重对疗效确切的经典名方的药理机制研究与二次开发,以及中医预防、消毒干预措施。如辟疫香囊的研发,结合现代科研方法阐述其作用机制,注重实效,以便在出现疫情时,第一时间拿出具有可靠疗效的中医方案供各地参照执行。
加强交叉学科研究,发挥中医调“心”优势。重大___会给民众带来严重的心理创伤,从这次新冠肺炎疫情看,一些人心理状态的稳定与平衡被破坏,甚至医务人员自身也出现心理问题,心理危机干预成
第5页共6页
f为与生命救援和物资援助并列的重要方式。中医学历来注重情致致病因素,《黄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