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一般护理常规
一、入院后处理1、给患儿更衣,擦浴,剪指甲,观察全身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告知家属及医生,衣物交家属保管。2、监测患儿体温、呼吸、心率、体重等。3、核对患儿手腕带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均与床位一览卡、床头卡、入院病历保持一致。二、维持有效呼吸1、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2、舒适体位:取仰卧位,肩下置软垫,避免颈部弯曲。3、避免物品阻挡口鼻腔或按压患儿胸部。4、发绀时给予吸氧,严格控制吸氧浓度。5、呼吸暂停处理:托背、弹足底,出现青紫需要简易复苏气囊给氧;药物治疗。三、维持体温稳定1、维持室内温度2224℃,相对湿度5565,维持患儿适中环境温度(是指能维持正常体核及皮肤温度的最适宜的环境温度,在此温度下,机体耗氧量最少,蒸发散热量最少,新陈代谢率最低)。2、发热者行物理降温,禁用药物降温及酒精擦浴,半小时后复测体温,并在体温记录单上做好标记,医嘱与降温标志时间保持一致,做好护理记录。体温低于36℃者应加强保暖,遵医嘱入暖箱或辐射台保暖。四、合理喂养:喂奶时头偏向一侧,喂奶后竖抱患儿轻拍背部,取右侧卧位。1、足月配方奶(1)方法:3小时一次,每日78次。(2)奶量:根据所需热量及婴儿耐受情况计算,从小量渐增。(3)标准:喂奶后安静、无腹胀,体重增长理想(1530gd,生理性体重下降期除外)。2、早产儿配方奶根据早产儿生理特点设计。(1)方法1经口喂养:适用于吸吮、吞咽功能较好的早产儿。2)胃管喂养:适用于吸吮、吞咽功能不协调的小早产儿。3)间隙胃管法:操作简单,可较快地促进肠道成熟。4持续胃管法:不易引起腹胀,发生残余奶、消化道出血和腹泻症状的频率明显少于间歇鼻饲法。(2)奶量:根据早产儿耐受力而定,以不发生胃储留及呕吐为原则。3、补充维生素、微量元素等。4、监测体重定时、固定测量工具。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1、密切观察呼吸、体温、脉搏、进食情况、精神状态、皮肤颜色、肢端循环、大小便等,加强补液管理,严格控制输液速度。2、勤巡视做好各种记录,及时处理危急情况。高危儿病情变化者应及时转入新生儿监护病房(NICU)进行监护。六、预防感染1、严格执行新生儿中心消毒隔离制度,接触患儿前必须洗手戴口罩。2、保持皮肤清洁。根据患儿病情每日沐浴一次,保持颈部、腋下、腹股沟、后颈部等皮肤皱褶处清洁干燥;便后及时更换尿布,并用温水擦洗臀部,局部涂以皮肤保护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