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尊称,意思是“强者之汗”汗是可汗的省称,即王。后来蒙古在一二七一年改国号为元,成吉思汗被推尊为建立元朝的始祖。成吉思汗除占领中国黄河以北地区外,还曾向西远征,占领中亚和南俄,建立了庞大的帝国。〔只识弯弓射大雕〕雕,一种属于鹰类的大型猛禽,善飞难射,古代因用“射雕手”比喻高强的射手。“只识弯弓射大雕”,是说只以武功见长。
f2、雨说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而歌教学目标1.学习拟人、比喻、反复等修辞手法,体会它们在形象塑造、表情达意中的作用。2.理清诗人的创作思路和诗歌的结构,体会诗歌形象的逐层勾勒和作家情感的逐步展现。3.能够有感情地朗诵诗歌,要求读准字音,读出停顿。4.通过作者对春雨形象的描绘和歌颂,领悟作者对儿童的关爱之情。5.通过学习诗作,培养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感情。第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是唐代诗人杜甫的名句。而诗人郑愁予的寸却获得了一种生动活泼的灵气。1作家简介郑愁予是台湾诗人,本名郑文韬(tao),祖籍河北,1933年生于山东济南。被称为“中国的中国诗人”。童年时他跟随当军人的父亲走遍大江南北;抗战期间,他随母亲转徙内地各处。在逃难途中由母亲教读古诗词;1舛9年随家人去台湾,一面学习,一面写作,并受到纪弦的赏识,1955年他毕业于中兴大学法商学院,1963年成为现代诗社中的主要成员。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3.提问学生“雨说”它在诗中出现了几次。以此引导学生理出诗作结构,并和学生一起为诗作的四个部分命名。a.第一部分:一至三节雨的到来b.第二部分:四至五节雨的邀请c.第三部分:六至八节雨的来意d.第四部分:九节雨的祝福4.提问:诗作是第几人称写作是什么修辞手法是第一人称写作,是拟人的修辞手法。题目是“雨说”,因此全诗都是用雨的口吻直接叙述,直接抒情。5.提问:在第一节到第五节中出现过哪些景物合作讨论,找出第一节到第五节出现的景物:田圃、牧场、鱼塘、小溪。6.说明诗作开篇点题,雨在大地的期待中到来,第一节描绘了大地枯旱的景象:田圃荒凉,种子禁锢;牧场枯黄,牛羊绝迹;鱼塘低浅,游鱼缺水;小溪干涸,水落石出。在教师的讲解中,想象缺少雨水滋润的大地的景象,体会春雨来临所带来的生命气息。7.概括出诗中雨到来之后大地的景象。合作讨论,概括雨来临后大地复苏的景象:田圃泥土润如油膏,牧场新苗添绿,池塘鱼儿欢腾,溪水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