障。四、健全园区运行机制。按照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的要求,明确园区建设的责任主体,创新园区建设的运行机制,打破政府大包大揽的建设格局,形成政府推动为主、部门支持配合、社会力量参与的园区建设机制。继续运用“竞争立项、以奖代补”的办法,采取“谁建、谁管、谁受益”的方式,充分调动业主投资建设园区基础配套设施的积极性。利用涉农项目资金和地方财政投入,对业主建设的基础配套设施给予不超过投资总额50的奖补,坚决杜绝以参与园区建设为名套取国家项目资金的业主进场。着力在引进信誉好、实力强的业主上下功夫,根据园区建设需要,积极招大引强,加大龙头企业对基地的带动作用。适当提高准入条件,坚决杜绝“圈地”而不作为的现象发生。建立业主退出机制,对前期入场的业主实行信誉考核,对履约较差的可按相关规定终止合同,令其退出园区。健全农民参与园区建设机制,采取土地折价入股参与分红、二次分利等办法,激发农民参与园区建设的积极性,建立业主、农户和龙头企业的长效联结机制,使园区真正成为三者利益的共同体。
f五、提升产业发展质量。从本地的自然资源状况、农业生产特点和经济发展水平出发,找准自己的比较优势,发展农业特色产业,强力打造绿色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品牌。大力推广“专业合作社农户基地标准市场”的生产经营模式,着力构建产供销一条龙的生产经营机制,积极支持发展一批营销型、科技型、服务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一批有特色、有品牌、有效益、无公害的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巩固发展现有优势产业,创新发展生态旅游观光农业。采取“订单农业”、标准化生产等方式,把周边农民组织带动起来,形成规模化生产格局。坚持以效益为中心,开辟优质农产品销售渠道,通过加工、包装、贮运,延伸产业链条,实现产品增值,逐步把示范园区建设成为能带动当地产业升级和农民致富的有效载体。
六、化解建设用地矛盾。切实做到耕地的保护和开发利用相结合,避免一味强调耕地保护而忽视耕地的综合开发利用,导致有限耕地资源的极大浪费。同时,应把上级下达的土地挂钩、土地整理项目指标多给园区建设乡镇,以保证园区内的良繁、加工、仓储、物流等非生产性建设用地的需要。七、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坚持从实际出发,对园区内畜禽规模养殖场的粪尿和污水作无害化处理,防止其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要在园区大力推广“猪沼菜”、“猪沼果”等生态农业循环发展模式,实行精菜卖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