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更多地还在依赖国家职能机构的调控,不仅缺乏对自负盈亏的全面准备,同时缺乏对于未来可能出现的汇率、市场、信用以及流动性风险等问题的警惕性。此外,由于国内市场经济体制正处于初步发展阶段,运行时间较短,故而对待金融风险的管理经验不足,对可能出现的风险缺乏全面和深刻的认识,尚未全面形成正确的风险防范意识,也未自上而下建立健全的金融风险防范体系。
2国内企业发展环境逐渐改变。从外部环境来看,自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后,西方国家经济备受重创,经济走势持续低迷,进而大举实施贸易保护政策,连续打压进口输入国工业化生产,从而致使我国出口增速大幅缩减,使得国内企业经营环境一度遭致重挫。通过对信贷、表外融资以及债券等数据分析,企业收入和利润一旦出现增长乏力,中长期贷款以及融资需求将大幅下降,从而使得企业负债停滞于高位,进而造成金融行业净融资增速缺乏动力。从国内市场环境来看,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逐渐深入,社会资金脱媒态势不断加强,从而造成传统金融机构,如银行业的存款流失比例逐渐加重,使其不得不以提高存款利率水平来实现资金来源的稳定性,而此举也就直接导致银行业务盈利不断下降,整体息差持续缩窄。此外,以商业银行为主的金融机构可投资的高收益长期限资产也在逐渐减少,金融业传统盈利基础正面临巨大挑战。
3互联网金融模式正全面展开。非金融机构的互联网金融模式已然改变现代消费者的金融消费模式,给传统金融业带来了剧烈冲击。著名市场调研公司“尼尔森”2015年度调查显示,被调查的二十多个大中城市网民中,九成半以上的受访者表示使用过在线支付平台,包括各类数字支付产品,比如扫描二维码、声波支付、手机嘀付等。同时,以“余额宝”为首的理财产品也相继推出市场,为非专业用户提供了更多投资渠道,以及更加灵活、自由的投资组合。可见,互联网金融机构的个性化金融产品,不仅满足了金融行业标准化服务,同时上升到了更为广泛的层面来覆盖客户需求,这就迫使传统金融机构必须抓紧提高自有产品在便利性、时效性、个性化等方面的服务程度,与时俱进,积极应用信息技术手段来迎合消费市场客户不断变化的消费需求和习惯。
四、新形势下我国金融业的发展趋势
1传统企业将逐步完成经济转型。李克强总理多次强调:“要在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稳定性、连续性的同时,优化金融资源配置,用好增量、盘活存量,更有力地支持经济转型升级和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由此,金融业要支持实体经济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