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言,作为一种“仁人”“君子”的表现,是得到人们认可的。久而久之,这种临别赠人以言就形成了一种规范或曰传统。当临别“赠人以言”以“作诵”“作颂”的形式出现时,送别诗便随之产生。《诗经大雅崧高》中有“吉甫作诵,其诗孔硕。其风肆好,以赠申伯”,便是对临别以诵诗形式“赠人以言”的情形的精确记述,而《诗经大雅民》的“四牡,八鸾喈喈。仲山甫徂齐,式遄其归。吉甫作诵,穆如清风,仲山甫永怀,以慰其心。”则是对送别诗艺术性的评判,是对“作诵”所起的安慰行人的价值的肯定。临别“作诵”可以称为中国古代送别诗的滥觞。节选自吴淑玲《古代送别诗的成长历程》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古代人重视离别,是因为当时社会条件恶劣,交通不便,出行之人三五年不能回归,自然在出行中都会发生一些故事,遇到许多凶险。B.祖饯活动的形成与黄帝之子有关,据崔《四民月令》说:“祖,道神也。黄帝之子,好远游,死道路,故祀以为道神,以求道路之福。”C.从祭祀路神的目的“清扫路途上的障碍,祈求行人平安”而言,古代最初的送行侧重的并不是离别的感伤,而是祭祀路神。D.《诗经》中就有祖饯诗,如《邺风泉水》就是为饯别而作,其内容侧重于“祖”;《诗经大雅崧高》中有对临别以诵诗形式“赠人以言”情形的精确记述。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古人出行出现了一种祭祀路神、祈求平安的仪式,这仪式就是路祭,它又被称之为“祖”、“道”、“祖饯”。B.祭祀路神的仪式先后有固定的四个步骤:“委土为山”、“伏牲其上”、“酒脯祈告”、“乘车躐之”。因活动的重要角色是出行者,整个活动以饮酒壮行为中心展开。
2
fC.祖道活动的第一个功能是祭祀,第二个功能是饯送。这两个功能虽不能并驾齐驱,但是却和谐地统一在祖道活动中。D.中国古代送别诗的内容是从最早的路祭活动发展而来的,临别“作诵”成为中国古代送别诗的滥觞。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根据元人许谦在《诗集传名物抄》卷二中对《邺风泉水》的疏解可以得知,古人祭祀路神的“牲醴”是有讲究的,即“天子用犬,诸侯羊,卿大夫酒脯”。B.供奉牲醴是祖道活动中的一种重要的形式。“酒脯祈告”之后还要释酒祭路,饮酒壮行。在活动中,出行者自然是重要角色。C.祖道活动内容的丰富离不开酒。酒精的力量会给人的情绪带来一定的反应。话别、伤离、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