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审计风险是会计报表中存在重大错报或漏报,而注册会计师经过审计后发表了不恰
当审计意见从而导致严重后果的可能性。审计风险存在于审计约定书签订、审计抽样和审计取证和审计报告环节。审计方法、审计人员的素质、客观经济活动的复杂性、法律法规的规范程度对审计风险的形成有重大影响。审计风险控制与防范的措施主要有提高注册会计师的综合素质、严格遵循审计工作准则、建立风险责任制度和各级内部控制制度、审慎选择被审计单位、正确处理降低风险与经济效益的关系、提取风险基金或购买责任保险等。
关键词:关键词:审计风险成因控制防范
所谓审计风险是会计报表中存在重大错报或漏报,而注册会计师经过审计后发表了不恰当审计意见从而导致严重后果的可能性。从总体上来看,注册会计师的执业风险可分为三个大的方面:财务报告风险。财务报告没有正确编制,不符合合法性、公允性和一贯性;财务风险。公司面临严重财务困难,甚至失去持续经营能力;欺诈风险。公司有严重欺诈、违法行为。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业务范围逐渐拓宽,人们对审计的期望越来越高,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也越来越大。社会经济生活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增加了审计的难度,相应产生了一定的审计风险。特别是注册会计师事务所脱钩改制后,这一问题显得尤为突出,为此,正确认识审计风险,增强审计风险意识,积极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审计风险,使审计在维护市场经济秩序方面起到应有的作用是摆在注册会计师审计面前的重要课题。一、审计风险存在的主要环节及成因1审计风险存在的主要环节1签订审计约定书环节的风险。签订审计约定书,是委托人与被委托机构之间明确权利义务关系的法律过程,约定书一旦确定,就对双方均具有约束力。作为审计方,必须按约定的内容、要求按时出具审计报告,否则就构成违约。一般情况下,除老客户外,会计师事务所对被审计单位内部财务制度和内控系统是否健全和有效并不了解,而这些方面的状况又恰恰是审计机构和注册会计师能否得出客观、真实审计结论,发表客观、真实审计意见的基础。在现实中存在这样一种情况,只要客户上门并满足给钱这个条件,审计机构就把风险抛之脑后,按委托方的要求草率地订下约定书。结果有的在接触对方的审计资料后,才发现工作量非常大,为了赶进度,不按规章的要求进行审计,有的对被审计单位财务记录和原始凭证虽根本没有可信度,但为了提供审计报告而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