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划分的职能事业部重新按照品类划分为常温、低温、原奶、冰品和奶粉5个事业部;同时积极推进渠道改革,将北京、上海等战略城市改为直营管理,新增销售人员以开拓新市场;另外处理原奶库存、计提商誉减值,甩掉历史包袱轻装上阵。
(2)2017年下半年蒙牛率先进攻,而后伊利由被动转主动,拉动双方费用率提升2016H22017H1卢敏放上任推动改革调整蒙牛组织结构,2017Q4开始蒙牛率先加大地面费用投放,伊利在旺季被动跟随,在双方加大费用投放下,2017H2伊利蒙牛收入增速分别为1324和1493,均达到2015年以来最高值。2018Q1开始,双方调整费用投放策略,蒙
f牛减弱线下促销加大线上广告投入,包括赞助世界杯等。而伊利则全面加强线上线下营销力度,主动发起线下促销,并提出“拉开与蒙牛市占率差距”的目标,因此2018H1伊利蒙牛营收增速分别为1925和1729,净利润增速分别为244和4545,伊利投入更多的费用提升营收增速,但同时净利润增速下滑更多。
f二、双雄对比,伊利目前竞争优势更足
1、管理层对比:伊利管理层持续,薪酬及股权激励更多
(1)相较于蒙牛,伊利管理层稳定并且高管持股比例较高蒙牛自牛根生之后三次换帅,领导层的变动对蒙牛盈利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而伊利自2005年至今一直由潘刚担任董事长,管理层较为稳定。在高管持股方面,伊利管理层潘刚、胡利平等持股总计约占总股本的794,而蒙牛高管仅执行董事卢敏放和吴文婷有1641万股和703万股,持续占比低于1。
注:持股数量、比例和市值均按2017年年报计算
f2、财务对比:伊利财务状况更优,盈利能力大幅领先
(1)伊利盈利能力更强,蒙牛近年来毛利率首次超过伊利,但净利率差距依旧较大伊利蒙牛营业收入接近,但净利润差距较大,2017年伊利蒙牛营收分别为680亿元和603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0亿元和20亿元,伊利盈利能力远超蒙牛。伊利2006年渠道下沉投入较多金额开始“织网计划”,2012年进入渠道收获期,销售费用率大幅下降使得净利率开始超过蒙牛。20162017年蒙牛新任管理层大力改革,毛利率提升明显,但因前期收购现代牧业和雅士利亏损导致利润大幅下滑,而同期伊利盈利能力持续提升。在蒙牛持续进行原奶去库存改善成本以及高毛利率的奶粉等业务占比提升之下,2018H1蒙牛毛利率达到392首次超过伊利,但净利率差距依旧较大,并且我们判断差距短时间难以改变。
f(2)伊利对下游议价能力更强,ROE是蒙牛的26倍从营运能力上看,2018H1伊利蒙牛的应收账款分别为143亿元和58亿元,应收账款周转率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