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6地球运动之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和四季五带划分
【考纲指标】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之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和四季五带的划分考点1: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1、太阳高度:即太阳高度角,是指太阳光线和地平面的夹角。可用H表示,大小范围0°≤H≤90°。2、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指一日内最大的太阳高度,即当地地方时12时的太阳高度。注意最大的太阳高度并不一定等于90°,除直射纬线上的正午太阳高度等于90°,其他地方都小于90°。地方时12点
西北南
H
H太阳高度角
东
注:①一天中的正午太阳高度是一天中的最大太阳高度,一定是当地的正午1200,此时的日影最短。②正午太阳高度从直射点所在纬线分别向南北两侧递减;离直射点距离越近纬度跨度越小,正午太阳高度越大。③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对于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来说,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达到最小值;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对于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来说,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半球达到最小值。④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时,对于直射点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增大,对于直射点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减小。⑤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为90°,全年有两次太阳直射现象,即一年中有两个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且两次最大值出现的时间关于6月22日或12月22日对称。【例1】(1)正午太阳高度是()A.一定大于0°B.是当地区时12点的太阳高度C.一定是90°D.是一天中太阳高度的最大值(2)北京市正午太阳高度由大到小按日期的排列,正确的是()A.7月1日,5月1日,3月1日,1月1日B.5月1日,7月1日,3月1日,1月1日C.7月1日,3月1日,5月1日,1月1日D.7月1日,1月1日,5月1日,3月1日3、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为:H90°-纬度差(直射点与所求点的纬度差,同侧相减,异侧相加)。延伸为:纬度差多少,正午太阳高度差多少。【例2】(1)夏至日时,试计算北回归线,北极圈,北极点,赤道,南回归线上的正午太阳高度?
(2)设m0°、30°E,
23°26′N、30°E两地正午太阳高度分别为Hm和H
,判断下列四项中正确的是()(双选)AHm和H
不可能在同一天达到最小值B每年有某时刻Hm=H
C每年约有9个月Hm>H
D任何时候都Hm≥H
4、太阳的方位判断①正午太阳方位:若当地位于直射点以北,则正午太阳位于正南天空上;若当地位于直射点以南,则正午太阳位于正北天空;若当地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