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杨礼赞教案及教学设计精选
导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整合,体现了新课程的价值追求,《白杨礼赞》是一篇文质优美,感情强烈的散文,因此在目标设置时,从知识、能力、情感三方面去追求。以下是本人整理的白杨礼赞教案及教学设计精选,欢迎阅读参考!
白杨礼赞教案及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通过课文学习,理解“散文形敬神不散”和象征手法。2把握排比句和反问句。重点难点1托物喻义散文的特点是重点之一。2象征主义的写作手法是重点之二。3难点是理解、把握排比句和反问句。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预习1读准下面加点字的读音。大毡子zha
1开垦ke
3外壳qiao4主宰zai3坦荡如砥di3
f潜滋暗长qia
2无边无垠yi
2诸如zhu1倦怠dai4婆娑suo1恹恹欲睡ya
1丫枝ya1晕圈yu
4虬枝qiu2参天ca
1初融ro
g2秀颀qi22解释下列词语。1视野:视力所及的范围。2黄绿错综:黄土地和绿植被纵横交在一起。3妙手偶得:文学素养深的人偶然间所得到的。语出陆游诗“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4无边无垠:没有地域的界限,广阔无边的意思。5倔强:性情刚强不屈。6纵横决荡:纵横驰聘,冲杀突击。7捕木:常绿乔木,木质坚实,是贵重的木材。8秀颀:美而高。颀,高。31粗读课文,给文章分段,归纳段意及中心。2思考课文预习提示。二、导入1作家作品简介:茅盾18961981中国现代进步文化的先驱者,伟大的革命文学家、文化活动家、社会活动家和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之一。原名沈德鸿,字雁冰,笔名茅盾。浙江桐乡乌镇
f人。1928年发表第一部小说蚀,10月东渡日本与党失去联系,1930年回上海后和鲁迅一起参加左联、反击国民党文化围剿。抗战期间在周恩来领导下从事抗日救亡工作,主编文艺阵地杂志。1940年到延安鲁艺讲学,后又到重庆、香港等地,坚持和平,反对内战,反独裁。1948年到达大连,后到北京参加政协会议并筹备第一次全国文代会,当选为中国文艺联合会副主席、作协主席。建国后历任文化部长,全国人大代表,历届全国政协常委、四届、五届副主席。1981年3月31比中共中央决定恢复他的党籍。和鲁迅、郭沫若一样,茅盾是中国文坛上灿烂明星。为我国革命文艺和文化运动奠定了基础。代表作有《子夜》〈林家铺子〉〈风景谈〉〈白杨礼赞〉等。2什么是象征手法在文艺创作中,象征主义往往是和比喻手法融合在一起的,但二者又有区别:1比喻可以用于表示任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