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兔同笼教学案例
教材分析:《鸡兔同笼》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六年级上册p112的内容。“鸡兔同笼”是我国古代一类著名的数学趣题,教材选择了六年级学生容易接受的列表法和假设法方程法,通过这三种方法向学生渗透传统的数学文化。它表面上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很遥远,但其中蕴含着非常丰富的数学思想方法。这三种方法都是应用假设的数学思想,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为将来应用算术法解答这类问题打下基础,为初中学习二元一次方程作渗透。
学情分析:学生以前接触过线段图,把难理解的知识通过图表的形式直观展示出来,他们能够用符号化的语言代替已知条件,能够实行有序思考,从而发现其中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应用假设的数学思想,从多角度考虑问题,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在解决“鸡兔同笼”的活动中,通过图解法、列表法解决鸡兔的数量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初步理解“鸡兔同笼”的数学趣题,了解与此相关的历史,学习我国的传统文化,增强民族的自豪感。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尝试用图解法、列表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水平;
教学难点:让学生在尝试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水平,渗透“假设”的思想方法。一、背景引入揭示课题
1、介绍在1500年前《孙子算经》中记载的一道古题:今有雉(野鸡)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
2、说明:这就是我国数学史上著名的数学趣题鸡兔同笼问题,虽然离我们的生活实际很遥远,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思想方法,我们有必要研究它。从而揭示课题:鸡兔同笼。
f【评析】:这个环节,介绍了鸡兔同笼的背景,给数学课堂带来了浓厚的文化气息,揭示出本课的课题,让学生感受到我国数学文化的源远流长,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二、理清思路解决问题(一)、出示例题:
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从上面数有8个头。从下面数,有26只脚。鸡和兔各有几只?(二)、分析问题
图解法分析:1、提示学生:用圆表示鸡和兔的头,用线表示鸡和兔的腿画一画能解决这个问题吗?2、反馈问题1:鸡和兔各几只你是怎么想的?想法1、把兔想成鸡,每只鸡两条腿,8只鸡共16条腿。还差10条腿,再给5只鸡补上两条腿,就能数出鸡有3只兔有5只。(课件演示)想法2、把鸡想成兔,每只兔有四条腿,8只兔共32条腿,多6条,再把3只兔去掉2条腿,就能数出鸡有3只,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