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2009年中考语文试题汇编之诗词赏析(二)年中考语文试题汇编之诗词赏析(
暮千里
一、(湖北恩施州)欣赏下面一首古诗,回答问题。观书有感朱熹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1.请你将第一、二句所展现的画面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出来。
2.你从第三、四句诗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二(荆州)欣赏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完成下面各题。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①(2分)词的上片极写作者在“天上”、“人间”的徘徊、矛盾,下片写旷达情怀作结。②(2分)说说你对“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一句的理解。,以积极乐观的
三、(泸州)阅读下列宋词,按要求答题。
清平乐村居(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无赖,溪头卧剥莲蓬。1词下片中“卧”字可谓一字千金,试简析其妙在何处。(2分)答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
2全词充满了一种什么样的生活情趣?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感情?(4分)答
1
f四、(湖北孝感)登岳阳楼(其一)陈与义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1.这首七言律诗借景抒情,把自然之景、________和_________融于一体。(2分)2.对这首诗品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A.首联点明登临位置,从“帘旌”到“夕阳”,写景由远及近。B.颔联思昔抚今,忆“吴蜀”融入厚重历史感,说“徙倚”渗透个人怅惘情。C.颈联“万里”与“三年”对举,分别从空间和时间跨度上道出了亡国之臣的无尽忧愤。D.尾联“风霜”语意双关,“沧波”情景交融,于无限悲凉中收束全篇。五、(襄樊)阅读古诗《望岳》,完成题。(4分)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1.诗中加点的“割”字炼得极好,从山的北面来看,那阳光就像被一把硕大无朋的刀切断了一样,突山了的形象。(2分)泰山2.名句恒久远,千古永流传。请谈谈你对千古传诵的名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理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